
“社会科学中的历史方法”第五讲·文研讲座299
社会学研究中的历史素养
时 间:2023年6月7日(星期三)14:0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 208会议室
主讲人:肖 瑛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 教授
评议人:侯旭东
清华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赵丙祥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教授
内容提要
历史素养在不同社会科学作品中的呈现和后果是有差异的。韦伯和梁漱溟都从事文明比较研究,在反进化论、反物质决定论等方面有着类似的观点,但二者分别采用的历史比较方法与哲学比较方法决定了他们对东西文明各自“精神”基石的挖掘的不同深度。韦伯在梁漱溟先生面前表现出的历史素养却在福柯面前受到了挑战。二人都关注现代性问题,但韦伯的历史比较有从非历史的普遍主义预设出发的味道,以新教模式为参照来考察其他文明的构成和历史变迁。这构成福柯与韦伯的诸多对话点中的重要一环。福柯试图以彻底的历史化方法否证普遍主义预设的合理性,否定权利的非历史的、普遍主义的构成逻辑,而将之作为权力的一部分、放在权力(治理术)的历史脉络中来考察其形成、变形以及被权力穿透的轨迹,并在历史现实主义中求取重建权利的新路径。
主讲人简介

肖 瑛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执行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社会学)博士(2004年),耶鲁大学文化社会学研究中心(CGS)访问学者(2003年),上海市浦江学者(2015年),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驻访教授(2017年秋)。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代表著作有《反思与自反:反身性视野下的社会学与风险社会》等。研究成果多次获教育部和上海市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优秀奖。主要从事社会理论、历史社会学研究等。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