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张建宇:形制·媒材·图像——8-11世纪中国梵藏汉文插图本《法华经》

发布时间:2024-10-21

佛法东来,素言所谓“大事因缘”者,盖如来悲悯众生,敷畅妙旨,作殊胜方便,俾皆得度脱。义宁先生化用之,遂与吾国文化兼收并蓄、传承创新之精神相勾连。


夫释教入华,焕彩音声发其花,典籍文章散其叶,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扎其根。儒释道三家互补,敦伦教化,国民精神得以长养;妙想奇思,文学艺术遂为丰赡。


自两汉迄赵宋,教典西来;同光以降,学研东渐。西人治佛学,自有其长处,语言与文献兼备,历史与哲学互彰,在在皆见唯科学、唯客观之意趣,风气一新,发明甚夥。然其所不逮者,文化之隔膜,同情之了解。2024年春季,文研院推出“大事因缘:佛教与中国文化”系列讲座(第一期),延请浸淫东西学风之新锐,演说旨趣仍依当下分科,阐扬哲学、历史、文献、艺术,旧瓶新酒,所冀在固守中华本位,创言时代新意,探究文明根魂,其大事因缘或得以彰显于兹乎!本学期,“大事因缘:佛教与中国文化”系列讲座继续迎来第二期,期待学界师友的关注和参与。



文研讲座350

“大事因缘:佛教与中国文化”系列第七讲


形制·媒材·图像

8-11世纪中国梵藏汉文插图本《法华经》



时 间:2024年10月24日(星期四)14:0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主讲人:张建宇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教授

评议人:刘   晨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助理教授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工作委员

主持人:王   颂

                  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 教授


*本场讲座有线上直播,见下方“线上听讲渠道”


内容提要

佛教写本虽历史悠久,插图本佛籍却是8世纪前后开始流行的新品类,显示写本学和佛教图像的新成就。中国境内发现多套8至11世纪具插图的《法华经》写本,包括梵、藏、汉三种类型,可从写本形制、物质媒材、图文关系等角度考察。梵文写本出自新疆和田地区,部分经页绘插图,从风格学和图像学角度分析,插图折射出于阗和小勃律间的艺术交流。藏文写本亦出自于阗,写本文字间、卷尾和经背绘莲花、佛塔、树和鸟等装饰图画,体现出起源于吉尔吉特、后在吐蕃流行的“书本崇拜”观念。汉文插图本写经以“瑞光寺塔本”《法华经》为最早,七卷均有卷首画,其特殊的媒材组合、卷首画构图格套及装饰纹样细节,开启了晚唐至北宋时期江南经卷佛画的传统。



主讲人简介


张建宇,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玉章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波士顿美术博物馆高级访学学者(2018-19)。主要从事佛教艺术史、丝绸之路艺术交流研究,近年尤重敦煌艺术史和经卷佛画研究。著作有《枕带林泉——苏州园林之宅园关系研究》(2015)、《汉唐美术空间表现研究——以敦煌壁画为中心》(2018)、《中国佛教美学典藏·经卷佛画》(2023),曾获第八届胡绳青年学术奖(2018)、北京市第十二届、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2、2021)、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24)。



线上听讲渠道

我们将通过文研院视频号、b站和抖音平台,对本场活动进行线上直播。线上观众应尊重北大文研院及演讲人对本场活动音像内容拥有的版权,请勿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侵权必究。




“大事因缘:佛教与中国文化”

系列讲座第八讲预告


形制·媒材·图像

8-11世纪中国梵藏汉文插图本《法华经》



时 间:2024年11月7日(星期四)15:0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主讲人:何孝荣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历史研究所 研究员



主  办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