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研讲座358
帝国、民族国家与全球秩序想象
时 间:2024年12月2日(星期一)11:00
主讲人:安东尼·帕戈登(Anthony Pagden)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政治学和历史学杰出教授
讨论人:章永乐
北京大学法学院 长聘副教授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 副院长
陈一峰
北京大学法学院 长聘副教授
李海默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副研究员
主持人:段德敏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长聘副教授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副院长
*本场讲座将通过Zoom平台在线上举行,听众可进入zoom会议室参与本次讲座。zoom会议号:82612494512;密码:128002
内容提要
数千年来,大部分人类并非生活在今日人们所熟悉的民族国家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些庞大的、多民族、多文化,并且通常是多宗教的政治体中,这些政治体通常被统称为“帝国”。 “帝国”通常被认为是由掠夺、统治与排他性构成的体系,事实也是如此。但与现代民族国家不同的是,很多帝国也是一种在其所有组成群体之间共享主权的政治体,尽管大多数皇帝宣称自己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但事实上(并且在理论上也通常如此)他们更像罗马人所称的“同侪之首”(first among equals)。此次讲座将探讨帝国的这一特性,以及“帝国”与“联邦”之间的紧密关联。许多联邦体系最终走向帝国化,但也有许多帝国成功转型为联邦体系。此外,还可以提出一种遥远的可能性:在未来,民族国家也许不会如许多人所预言的那样“自然消亡”,也不太可能被几个“超级大国”所主导。相较于现代民族国家,一种全球类联邦体系或许能够为各国之间带来更和谐的关系。
主讲人介绍
安东尼·帕戈登(Anthony Pagden),1983年获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政治学和历史学杰出教授。他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欧洲思想史、西方帝国史、殖民主义、东西冲突等。他主要关注的是帝国的政治理论,特别是西方如何向自己解释为何及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以及这种主导地位逐渐衰退的当代影响。他还广泛撰写了有关世界主义、民族主义、国际主义以及欧洲联盟的历史与未来的著作。著有十几部著作,其中许多已被翻译成多种欧洲和亚洲语言。代表性专著包括:《世界之主:英国、法国与西班牙的帝国意识形态》(Lords of all the World: Ideologies of Empire in Britain, France and Spain,1995年)、《西方帝国简史:欧洲人的文明之旅》(Peoples and Empires: A Short History of European Migration, Exploration, and Conquest, from Greece to the Present,2001年)、《两个世界的战争:2500年来东方与西方的竞逐》(Worlds at War: The 2500-Year Struggle between East and West,2008年)、《启蒙运动:为什么依然重要》(The Enlightenment - and why it still matters,2013年)、《帝国的重负:1539年至今》(The Burdens of Empire: 1539 to the Presemt,2015年),等等。
主 办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