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汪前进:四百余年来中外地图测绘知识交流网络的重构与嬗变

发布时间:2025-04-07


文研讲座371


四百年余来中外地图测绘知识

交流网络的重构与嬗变



时 间:2025年4月10日(星期四)15:0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主讲人:汪前进

                  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史系教授

主持人:欧阳哲生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本场讲座有线上直播,见下方“线上听讲渠道”

内容提要

中外地图知识交流早在唐代或更早便已发生,日本藤原佐世所编《日本国见在书目录》(日本宇多天皇宽平三年[公元891年])“廿一土地”类便记录多部带图的地志著作,日本至今还保留着运用中国“计里画方”法绘制的地图。宋元时期古印度的“佛系世界”地图、波斯—阿拉伯地区的“圆形”地图与“突厥—蒙古方位系统”地图已经传入中国。但是,这些地图知识的传播路径不多、规模不大、影响不深。到了明末时期,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初,中国与近代科学革命发源地——欧洲直接发生交流,由单向发展成双向、由被动接受发展成主动吸收、由具体的地理知识交流上升至“地球观”与“新大陆”等观念的传播,由理论知识传播发展成技术知识传播与应用,中外地图知识的交流发生了质的飞跃。这一时期,中外地图测绘知识交流网络的发生历史性的重构与多次嬗变。本报告将从“网络”理论的视角、运用大量珍贵的古地图,切入到知识交流的深部与细部进行讲叙,奉献给热切关注这一主题的学者们以较新的认识和审视的事例。



主讲人简介


汪前进,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史系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副所长等职,现任国家博物馆舆图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中国地图学史、地理学史、海洋科技史和中外科技交流史等方面的研究。相关著述(独著与合著)有《中国明代科技史》《中国古代地图集》《西学东传第一师——利玛窦》《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思想卷》和《清廷三大实测全图集》等。曾获郭沫若史学二等奖、北京市优秀教师奖等。



线上听讲渠道

我们将通过文研院视频号、b站和抖音平台,对本场活动进行线上直播。线上观众应尊重北大文研院及演讲人对本场活动音像内容拥有的版权,请勿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侵权必究。






主  办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