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顿-文研中国讲坛系列” (Princeton-Wenyan China Lecture Series)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以下简称 “PUP”)和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以下简称“北大文研院”),是由国际一流大学出版社和中国顶尖学术机构共同策划、以英文学术书籍出版为目标的中国研究系列讲座。该系列聚焦引发广泛讨论的重要中国问题,涵盖宽广的学科领域,旨在以英文学术书籍为媒介,依托北大文研院和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的广阔平台,将当代中国顶尖学者的思想成果推向世界,不断拓展学科边界,推进跨文化理解。该系列2024年度的主讲人为历史人类学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客座讲席教授王明珂。6月21日下午,我们将迎来该系列讲坛2025年度的活动,由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程美宝教授担任主讲人,敬请关注。

普林斯顿-文研中国讲坛(2025)
混为一谈:18-19世纪广州口岸的
感官经验及其遗存
时 间:2025年6月21日(星期六)14:3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主讲人:程美宝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 教授
主持人:赵世瑜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评议人:刘永华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内容提要
本讲座以讲者正在着手撰写的一部英文著作Mixed Senses: Sensory Exchange in Canton during the Single Port Trade Period (暂名)为中心,以饮食(味觉)、色彩(视觉)、语言(听觉)为具体研究对象,探讨18-19世纪期间,广州口岸及其邻近地区本地人的生活,如何受到西洋贸易仅限广东一口的政策的影响。从饮食出发,探讨本地厨子用什么食材以什么煮法做出什么西洋菜式,辅之以何种餐具和礼仪;以色彩为视角,从染料“呀囒”说起,探讨当时中国产品的域外成份;从舶来品谈起,讨论粤语中外来字词的发明和运用。最后综述这些舶来品(物与字)的命运——有哪些仍然留存,有哪些已经消失,有哪些已成为本地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其源头已被遗忘,有哪些物品已不再使用但有关字词却依然流传,尽管人们已不明个中含义。几个主题相互呼应,相当于将几种感官经验连同集体记忆与失忆交错审视,从中反照历史的延续与断裂,这正是本讲座命名为“混为一谈”的理由所在。

▴
广州珠江,1880年摄
点击图片,阅读程美宝访谈《让人人都觉亲切的历史:
区域研究中的小人物与大世界》
主讲人简介

程美宝
英国牛津大学博士,现为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社会文化史,近年致力于探究近代华南的地域文化如何在跨地域的情景中逐渐形成。主要著作有《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晚清以来“广东文化”观的形成》《遇见黄东:18—19世纪珠江口的小人物与大世界》《走出地方史:社会文化史研究的视野》;编有《太平戏院纪事:院主源詹勋日记选辑(1926—1949)》《平民老倌罗家宝》《省港澳大众文化与都市变迁》等。
主 办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