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北大文研论坛43】 战争•伦理•修辞 ——二十世纪的东亚经验

发布时间:2017-06-15


【北大文研论坛43】

 战争•伦理•修辞 ——二十世纪的东亚经验


   间:2017年6月15日(周四)14:00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

引言人:

袁一丹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北大文研院访问学者)

《思想战中的政治拟态——周作人事伪时期的官样文章》

与谈人:

王中忱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两次战争之间・图像与文字之间・殖民地的现代主义》

赵京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学院教授)

《战争、社会革命与东亚社会主义构想——尾崎秀实战争期间的中国论述》

董炳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大东亚战争”文学体制下的汉诗汉文——以〈文学报国〉为中心》

姜涛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内地的发现”与新文学的战时重构——以沈从文“重写”湘西的尝试为个案》

陈言    (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殖民、博览会与东亚都市空间的开拓》

 

主旨说明

二十世纪东亚的战争经验,在某种意义上说还是一段“活的历史”。本论坛旨在打破已有的研究框架与学科边界,从伦理、修辞等新的分析向度,切入战争中人的内在体验,为当下的思想建构提供有效的历史资源。

本次论坛的参加者分别来自中国现代文学和中日比较文学学科,所关注的问题却并非限于“战争时代的文学”。毋宁说,我们更强调战争经验对“文学”的改写与扩容,尝试超越特定民族国家的视野,更深刻地把握战争与文学的咬合关系。因而用“修辞”替代了“文学”的位置,研究对象包括了文学作品之外的图像材料、思想论述、地方书写、视觉装置、都市空间,甚至意识形态宣传。

多年来,关于二十世纪东亚战争史的研究,文史学界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与此同时,由于固化的研究立场,也时有视野逼仄、论题封闭、深度欠缺等问题。如果只是从既定的立场、既有的结论、既成的感情出发,缺少与对象近距离肉搏的勇气,那样的战争史,无论被处理得多么细致入微,也不会有“活的历史”的紧张感。本次论坛希冀通过具体的个案研究,在战争、伦理、修辞构筑的问题域内,推动研究范式的更迭,兼及研究立场的省思。

 

引言人简介

袁一丹,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2001至201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获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文学与社会、抗战时期沦陷区研究、五四新文化运动研究。2013年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14年获《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优秀论文奖,2015年获第五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近期发表论文《隐微修辞:北平沦陷时期文人学者的表达策略》、《易代同时与遗民拟态:北平沦陷时期知识人的伦理境遇》、《史学的伦理承担:沦陷时期陈垣著述中的“表微”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