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静园雅集15】赵慧萍:木版水印技艺与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7-11-17

 

静园雅集(15)

木版水印技艺与其当代价值

 

时间:11月17日(周五)14:30

地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 二楼会议室

主讲人:赵慧萍(木版水印北京市传承人)

直播说明:腾讯新闻将对本场讲座进行全程直播。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预定本场。

 

 

【木版水印】

木版水印,是雕版印刷术的一种。中国雕印术最早可以上溯到隋唐时期,现存较早的印刷品《金刚经》就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五代至宋元的数百年间,雕版印刷技艺获得了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明朝木刻版画成就辉煌,特别是万历以后,中国古代版画进入了绚丽多彩的时代,形成了以风格多样、工致细腻为特色的繁荣景象。到明末,“饾版”和“拱花”这种复杂又巧妙的彩色套印术已进入成熟阶段。明代的“饾版”,就是今天所说的木版套色印刷。其过程是先根据一幅画面不同颜色的深浅和各种线条、皴法分解成一套套的版稿,经雕刻后再依次印成与原画基本一致的复制品。色彩复杂的画幅需分解成七八块乃至几十块或上百块印版,恰如丰盛筵席上的百饾并陈,故称为“饾版”。“拱花”,是一种不着墨的刻版印刷方法,用凸凹两版嵌合使板面拱起花纹,以凸出的线条来表现图案,使画面更富神韵。1627年,金陵胡正言以饾版印刷的《十竹斋书画谱》和成书于1644年的《十竹斋笺谱》,熔饾版和拱花技艺于一炉,充分显示了明末彩色套印的艺术成就。清晚期至民国间,现代机械印刷设备与技术从西方传入,加之长期战乱,传统的雕版印刷渐渐被边缘化,但这一时期印制诗笺十分普及,笺纸成为文人学士、达官显贵记录诗篇、鱼雁往来的文房必备品,装订成册的笺谱更成为供人清玩的艺术品。

1896年,荣宝斋设立了“帖套作”(刻、印车间),开始以木版水印技艺印制销售笺纸,风格出新,质量上乘,此后逐渐发展成为雕版印刷这一古老技艺的主要传承者。1933年,鲁迅、郑振铎搜集了《北平笺谱》委托荣宝斋出版,翌年又委托荣宝斋翻刻明代的《十竹斋笺谱》。这两部书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濒于失传的饾版技艺。1945年,荣宝斋成功试印张大千的《敦煌供养人》,开始了承继古老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之旅。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荣宝斋将传统的饾版印刷术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并将这门技艺提炼为通俗易懂的“木版水印”一词。“水印”即为水墨印刷,区别于油墨印刷。

本次雅集中,荣宝斋将携带木版水印作品供观众欣赏。同时,木版水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肖刚也将在现场演示勾描技艺。肖刚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接触木版水印的,先后师从陈林斋、郭慕熙等国画家,30余年间先后参与制作《虢国夫人游春图》《簪花仕女图》等大型木版水印作品。

 

 

【主讲人简介】

赵慧萍,荣宝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水印制作技艺北京市级传承人。从事木版水印印制工作30余年,师承宋兆英。全面传承了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可熟练印制多种风格作品,代表作有《十竹斋笺谱》、《百花齐放》、《群马》、《阿诗玛》等,多次参加国际国內展览并获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