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北大文研讲座73】傅无为:有障碍的摄影——瓦尔堡美国之行的图片

发布时间:2018-03-13

 

北大文研讲座(73)

有障碍的摄影——瓦尔堡美国之行的图片

 

时间:2018年3月13日(周二)19:00

地点:北京大学二体B101

主讲人:傅无为[Uwe Fleckner] (德国汉堡大学艺术史教授、瓦尔堡档案馆[Warburg-Haus]馆长)

主持人:縢宇宁 (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

讲座语言:英语(配有中文字幕)

 

主办方: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

 

协办方:

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

 

【主讲人简介】

傅无为(Uwe Fleckner)教授是德国著名艺术史家、汉堡大学教授,现任德国最图像学核心机构——瓦尔堡档案馆(Warburg Haus)馆长。早年分别于波鸿大学与汉堡大学攻读艺术史、哲学、德国研究,1991年取得博士学位。1997-2002年驻巴黎任德国艺术史中心副主席,2002-2004年任教于柏林自由大学,获教授资格,2004年至今任教于汉堡大学,并担任瓦尔堡档案馆馆长,2006年于瓦尔堡档案馆创立并主持“国际瓦尔堡学院”。 2008年美国盖蒂基金会访问学者,201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文学艺术语言学部客座教授。

傅无为教授的学术专长是18世纪至今的艺术史和图像学研究,撰写和编纂了大量学术巨著。他不但对欧洲艺术史了如指掌,更将研究范围和合作项目向其他文化和当代问题延伸。德国艺术史是世界公认的艺术史发源地和学术最高峰,傅无为教授代表着德国艺术史最活跃和具有国际眼光的中生代力量。他所领导的瓦尔堡档案馆是“图像学”理论的诞生地,近年再度成为全世界研究艺术史、图像学最关键的研究基地。

2018年3月傅无为教授到访北大主持第一期博士课程“瓦尔堡图像学”工作坊/研讨班,从图像学总论开始,分别以意大利、德国、法国、美国四个个案组成五个方面的专题授课,与历史系,以及北大德国研究中心合作,通过德文、英文原本,初步翻译一部分中文文本,展开与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学习和讨论。此次讲座即是这个工作坊计划中的两次公开讲座之一。

 

【内容简介】

此次讲座是傅无为教授在北大主持的博士课程“瓦尔堡图像学”工作坊/研讨班计划中的两次公开讲座的第二讲。

继第一次讲座介绍瓦尔堡对印象派大师马奈和意大利古代艺术的研究,此次傅无为教授将展现瓦尔堡生命中一段传奇之旅——美国之行。1895年瓦尔堡偶然到访美国,由此展开一段对于当地印第安人及其文化的深入调研,并将印第安文化及宗教仪式中的神秘符号也作为图像学的对象展开研究,并与西方艺术传统进行对比,这在传统艺术史领域是很少得见的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方法。后来这段经历形成瓦尔堡最重要的文章之一——《蛇仪》(Serpent Ritual)。这次旅行过程中,瓦尔堡同样展现了他对摄影的极大热情,他怀揣照相机,四处拍摄,留下大量的照片素材。这些照片本身质量良莠不齐,却是非常珍贵的一手档案资料。

傅无为教授作为德国汉堡瓦尔堡档案馆馆长,发现了瓦尔堡当年这批照片材料,其中大部分从未发表过,此番是首次在中国进行分享。而摄影带给瓦尔堡这位艺术史家的触动和灵感,也是本次讲座的重点。

 

 

(注:阿比·瓦尔堡被看作图像学的创始人,虽然其在世时主要为德语写作并受精神疾病困扰,学术理论备受冷遇,但后来通过贡布里希、潘诺夫斯基等人推广到英语世界迅速对20世纪艺术史研究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艺术史界更是重新发现瓦尔堡思想与学术方法上打破传统艺术史窠臼、引入图像谱系、建立艺术与文化的人类学框架的跨时代重大成就,由此再度掀起研究热潮,成为当下的艺术史学科领域的焦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