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未名学者讲座30】李溪:文人之物——从苏轼像中的“杖”谈起

发布时间:2018-04-03


未名学者讲座30

文人之物

——从苏轼像中的“杖”谈起

时间:2018年4月3日(周二)19:00

地点:北京大学二体地下报告厅B102

主讲人:李溪(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副教授)

评议人:张鸣(北京大学中文系 教授)

主持人:韩笑(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院长助理)

直播说明:腾讯新闻将对本次讲座进行全程直播。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预定本场。





【主讲人简介】

李溪,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2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取得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学院副教授。专业领域为文人艺术与景观美学。曾获第十六届国际中国哲学学会优秀论文奖;2010赴美国夏威夷大学研修比较哲学;2012年获盖蒂基金会暑期奖学金赴美研修艺术史。出版著作《内外之间:屏风意义的唐宋转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获第十四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讲座简介】

本讲从《苏轼像》的几个摹本的源流入手,讨论“杖”在宋代以后如何成为一种“文人之物”的。在《苏轼像》中,黄庭坚认为最得其妙的李公麟本,画的是“按藤杖坐磐石”,而另一著名的赵孟頫《后赤壁赋》前的小像,则是策杖而立,亦与李作有关。在李本《苏轼像》出世之后,杖便成为文人像的“标配”。在汉代以前,“杖”是权力与年老的象征,而唐宋文人在禅宗的影响下,剥除了“杖”身上的权力意义,露出一种不着名相、遗世独立的“自我”价值。深知东坡其人,又懂禅学的龙眠居士,以图像巧妙地传达了这个意义,而此原作早已佚失的“画像”,也成为了古代肖像画中的士夫画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