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北大文研讲座88】赵刚:社会学的若干“先天不足”——从陈映真1960年的一篇小说谈起

发布时间:2018-06-12

北大文研讲座87

社会学的若干“先天不足”

从陈映真1960年的一篇小说谈起

时间:6月12日(周二)14:30

地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主讲人:赵刚(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学系特聘教授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访问教授)

主持人:张慧瑜(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内容简介】

台湾社会学是台湾人文社会科学的“显学”。一九八零年代下半期以来,社会学以其多种“进步”话语(“批判”、“民主”、“多元”、“公共”……)就断续而深度地介入到台湾社会与政治的变革,从而事实上成为一门高度政治化学科。就此而言,若说“社会运动”又是社会学内部的“显学”,显然并无夸张。然而,新世纪以来,这样的知识范式越来越清晰地展现了众多深刻的知识与道德困局。究其缘由,其中固然有台湾的特定历史情境因素,但更多也源自社会学这门学科自西方十九世纪创立以来就内建不足。本次讲座试图以著名文学家陈映真先生的思索为主要线索,以台湾为例,耙梳当代西方主流社会学以及亚流台湾社会学的构造性问题。相信,对大陆相关知识界或许也有些微许借鉴之效。

【主讲人简介】

赵刚,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学系特聘教授。1978年台湾中兴大学公共行政系毕业,获学士学位;1985年美国Texas A&M大学毕业,获硕士学位;1991年美国University of Kansas毕业,获博士学位。1991年任教于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学系任副教授,2002年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运动,社会理论,社会变迁等。代表作有《小心国家族》(台北唐山出版1994),《告别妒恨》(台北台湾社会研究季刊出版1998),《知识之锚:当代社会理论的重建》(广西师范出版社2005),《四海困穷:战云下的证词》(台北台湾社会研究季刊出版2005),《头目哈古》(台北联经2005;北京三联2006),《求索:陈映真的文学之路》(台北联经2011;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以《左眼台湾》之名)),《橙红的早星》(台北人间2013)等。翻译作品《法国1968:终结的开始》(台北联经1998;北京三联2000)。曾任台湾社会研究季刊主编(2001-2004)。曾获《中国时报》2005年度十大好书开卷奖;《中国时报》2011年度十大好书开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