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文研论坛97】民族与国家:再思中国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

发布时间:2019-07-03

 

北大文研论坛97

民族与国家

再思中国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

 

时 间

2019年7月3日(周三)10:00

地 点

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主讲人

王利平(香港大学社会学系)

彭桥杨(香港大学社会学系)

伍婷婷(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王 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何贝莉(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

李如东(陕西师范大学中亚研究所)

评议人

渠敬东(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王铭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杨清媚(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

田 耕(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主旨说明】

 

在现代中国形塑的过程中,境内各边疆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现状受到了中国政界和知识界的持续关注。20世纪上半段,知识界受不同学科的合力推动,民族调查和研究蔚然成风。参与其中的,不仅有传统学科,如历史学、舆地学、边政学,也有20世纪传入中国不久的新兴学科,如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和考古学。不同学科在各自的学理路径之下的讨论自然侧重不一,但在内忧外患之下,作为构建现代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各边疆少数民族的调查和研究,均呈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为了维护国家的一体性及实现现代性转型,各学科都不约而同地关注到各民族的起源、族属、族际关系以及历史和现状等问题。并且,各学科间在交锋、交流的基础之上,对民族概念、分类以及各民族的社会文化形态等方面逐渐趋于达成共识。这些调查资料和研究结论对于形塑现代中国至关重要。可以说,跨学科和国家化是整个20世纪民族研究的两个主要特征,也是我们讨论民族类学术的两个基本维度。

 

1949年以后,新中国尤为重视境内各少数民族,并大力推动开展各项民族研究。整个1950年代直至1960年代中期是民族研究空前活跃的时期。官方性质的调查行为在各级政府的组织下、以不同机构为单位不断深入民族地区,其中以1956-1964年间进行的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程规模最巨,产出成果最丰。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上述民族研究的两个特征——跨学科和国家化——很大程度上都被保留了下来:一方面,在新的学术话语之下,民族研究变成集历史学、考古学和民族学为一体的,专门以少数民族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研究范畴;另一方面,在“为中心工作服务”的口号下,民族研究与当时国家的民族工作、政治构想和国家建设紧密结合。作为新中国民族工作的有机构成部分,民族研究直接为国家制定各项民族方针政策所用。

 

这个时期的民族调查和研究,在历史唯物论的解释框架下,运用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将社会生成逻辑不尽相同的各民族理解成进化阶段不同的社会。“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学者指出,这是一种受“阶段论”解释模式严重制约的做法。但事实上,学界却对这套仍影响当代中国理解少数民族问题的知识体系,及它的生产过程、成果和影响,并未有十分清晰的把握。有鉴于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其进行更加细致的梳理和辨析。如建国伊始经历了意识形态改造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成为此时民族研究的唯一理论来源;而紧随思想改造实施的院系调整,又迫使民族研究放弃了原有的英美知识传统,研究从思路到方法转而开始向苏联学习。在这个知识改造的大背景下完成的民族调查和研究中,原有知识脉络的影响是否存在?如何存在?混合了新知识的民族研究体系的解释效力如何?是否存在变异、融合以至创新?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追问。

 

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重建后,随着研究范式的转移,“文革”前17年的民族研究早已被束之高阁。学科重建后的民族研究一直重视向西方学习,近几年又开始关注1949年前的知识遗产。然而,我们很少直接再思建国后这段特殊历史时期内的调查研究。我们对这些调查研究的再思考和再研究较为薄弱,带有明显的“一边倒”倾向,或称道或否定,对它尚缺乏一种较为冷静的讨论机制。故此,我们设想了这次讨论。讨论将以1956-1964年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为核心,但不限于此,涉及“文革”前17年形成的民族调查和研究的各类成果。讨论大致可围绕以下论题展开:1、调查文本的制作过程;2、不同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的主题和内涵;3、产出知识的影响。我们将邀请少数与会者从不同区域,从各自的兴趣点出发,共同讨论该阶段民族研究的历程,借之推进对1950-1960年代形成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的各类成果的学术史关注。

 

【会议议程】

 

上午(10:00-11:30)

 

主 持

王铭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主 讲

王利平(香港大学社会学系):反思民族识别——西南争议少数族群的划定

评 议

渠敬东(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下午(14:00-17:00)

 

主 持

渠敬东(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主 讲

王 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重建“多民族中国”的历史叙事——关于近代中国“民族史观”之形成与演变的社会学考察

评 议

杨清媚(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

 

主 讲

伍婷婷(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书写白族族性——从民家到白族的汉化问题

评 议

田 耕(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主 讲

何贝莉(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藏族社会历史调查中的宗教生活

评 议

王铭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北京大学静园二院位置图

 

注:校外人士入校需携带身份证,入校相关信息敬请关注北京大学保卫部通知并按相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