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克里斯托夫·普洛夏松:抗战时期以外的中国:战时的日常生活

发布时间:2019-09-20

 

北大文讲座120

抗战时期以外的中国战时的日常生活

 

 

时 间

2019920日(周 15:30

地 点

北京大学二体地下报告厅B101

主讲人

克里斯托夫·普洛夏松(Christophe Prochasson,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

主持人

俞可平(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

讲座语言

法语讲座,配有中文翻译

 

 

内容简介

圣西门无疑是一位难以定义的思想者:他身上杂糅了工业主义者、左派、专家治国论者等多种标签,当代很多研究者更将他视为社会主义的奠基人。但事实上,圣西门并非天然是一位社会主义者,他为我们留下了丰富且异质的思想遗产:他出身于历史悠久的大贵族世家,却在大革命中公开宣称自己比起侯爵的身份更看重公民的头衔,借由比对证明上层精英对社会的意义远不如创造实际价值的劳动者,虽然这并未能够帮他抵挡接踵而来的破产和入狱;他对革命中的无理性充满警惕且与科学界过从甚密,因此产生了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人类社会的想法,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现代社会学的基础;他早早预见了欧洲的前景在于英法德间的合作,呼唤一个统一的欧洲;他还亲力亲为进行社会改造的实验,认为社会的希望在于工业者而非资产者,同情下层民众,呼吁富裕阶层改善后者的处境,给出的理由却是只有这样富裕阶层才能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由此可见,圣西门的思想绝非一个标签所能概括,我们在继承他思想的同时,更应回归历史真相,找寻真正的圣西门。

 

学者简介

克里斯托夫·普洛夏松(Christophe Prochasson)教授曾求学于法国圣克鲁高等师范学校(现里昂高等师范学校),1989年在巴黎第一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院长、雷蒙·阿隆社会学与政治学研究中心(CESPRA)主任研究员。他曾在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知名学府任教,并曾在奥朗德执政期间担任总统顾问。普洛夏松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1920世纪的法国历史,尤其侧重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思想史以及一战研究。他的主要著作有《电气年代:1880-1910》(1991、《知识分子、社会主义与战争:1900-1938》(1993)、《巴黎1900:一部文化史》(1999)、《社会主义:一种文化》(2009)、《弗朗索瓦·福雷:忧郁的道路》(2013)等。

 

 

 

温馨提示:入校相关信息敬请关注北京大学保卫部通知并按相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