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叶少勇:口诵与书写——印度文化载体的流变与东传

发布时间:2019-11-28

 

北大文讲座155

口诵与书写印度文化载体的流变与东传

 

 

时 间

20191128日(周 19:00

地 点

北京大学二体地下报告厅B102

主讲人

叶少勇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主持人

张嘉妹(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内容简介

从公元前15世纪吠文明肇始,古代印度的知识体系在此后的一千多年之中一直以音声为载体得以有效传承,文字在公元前3世纪才姗姗来至。在前文字时代,印度的先哲们就已经创造出婆罗门教、佛教、那教等多种宗教哲学思想形态,而且形成了完备而精密的语音、语法学体系。音声作为文化的唯一载体而受到崇拜,这一特征也印刻在整个印度的文化基因之中。文字从一开始出现在印度,就表现出与主流文化的异质性,却有着崭新的使命。以佛教为代表的非主流意识形态迅速拿起了书写这一工具,用以记录经典。伴随佛教以及印度教的东传,印度的婆罗米系文字出到中亚、东亚和东南亚,成为这些地区除汉字之外的另一大文字发源。这种印度特有的文化进程形成了”“分离的特色,本讲座将循着语和文两条线索,展现印度古代文化载体形式的自身流变及其在亚洲地区的传播和影响。

 

学者简介

叶少勇,北京大学南亚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梵语写本和佛教哲学文献。2002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后进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语系,学习梵语和佛教文献,于20052009年分获硕士、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中论颂〉与〈佛护释〉》获得2011年度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发表有专著《〈中论颂〉——梵藏汉合校导读译注》(2011)、《〈中论颂〉与〈佛护释〉——基于新发现梵文写本的文献学研究 》(2011)、《〈六十如理颂〉——梵藏汉合校导读译注》(2014,合著),以及学术论文《龙树中观哲学中的自性》(2016)等二十余篇。

 

 

温馨提示:入校相关信息敬请关注北京大学保卫部通知并按相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