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摩西区分”与现代主义

发布时间:2021-01-15

2020冈博尼年度讲座


“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项目作为一个致力于促进当代艺术史研究的开放性项目,每年邀请一位艺术史领域的一流学者举办主题讲座,于贝尔曼、巫鸿、埃尔斯纳、米切尔、科律格等人曾受邀主讲。该项目希望体现OCAT研究中心的学术主旨:知识、思想与研究,提倡当代艺术史及人类精神史、观念史、思想史和视觉文化史整体结合的学术研究传统。


OCAT研究中心与北大人文社会社会科学研究院分享共同的使命,希望借由类似的活动,协助国内思想界和美术界深入了解国际前沿的学术动态,并为彼此提供一个交流与对话的直接互动平台。为此,双方决定协同举办该项目2020年度讲座,邀请著名艺术史学者、日内瓦大学教授达瑞奥·冈博尼主讲。他将围绕“现代主义、无偶像论与宗教”的主题,发表三场演讲,借由阿斯曼的“摩西区分”宗教理论展开对与现代主义精神特质的思考。我们将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讲座预告、观看信息,敬请关注。


现代主义、无偶像论与宗教 MODERNISM,ANICONISM,AND RELIGION


我们的时代充斥着偶像破坏运动。或使用宗教论点,或采取政治论点,他们无一都强调图像破坏以及敌友之间的明确对立。这种分裂行为可与德国埃及学家扬·阿斯曼(Jan Assmann)的“摩西区分” (“Mosaic distinction”) 概念,即真神与伪神、真宗教与伪迷信之间的对立作比。阿斯曼将这种区分视为一种典型的一神论修辞,并将其起源追溯至公元前14世纪阿肯那顿在埃及进行的宗教革命。随后的一神论中反复出现的另一个特征,是对神祇图像的偶像破坏式的排斥和对图像崇拜的禁止。阿斯曼的阐释受到了其他专家的批评,并且犹太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学者认为他们所假设的激进的无偶像论是一种现代发明。而本次讲座则将论述,阿斯曼的观点对于理解现代主义(Modernism) 是具有启示性的。


在这一语境中一个实用而又充满疑点的概念是“无偶像论” (“aniconism”)——由德国考古学家约翰内斯·阿道夫·奥贝克(Johannes Adolph Overbeck)于1864年首次提出,用于描绘古希腊人最早对于神祇的象征形式。它揭示了一种对立的特性,但仍以对偶像表现的自然主义式的理解为前提。本次讲座将注意力集中于材料以及富有想象力的感知在神祇现时化(presentification)的技巧层面上扮演着何种角色:首先是在古代社会中,随后是在让·弗雷德里克·伯纳德(JeanFrédéric Bernard)和伯纳德·皮卡尔(Bernard Picart)于1723-1737年出版的《世界各民族宗教仪式和习俗版画集》(Religious Ceremonies and Customs of All the Peoples of the World)中,最后是在保罗·高更(Paul Gauguin)和野口勇(Isamu Noguchi)等原始主义艺术家的作品中。在美国画家艾德·莱因哈特(Ad Reinhardt)的艺术与写作中,我们将审视关于抽象主义(abstractionism)的宗教渊源和形而上学的主张;在 "创造性破坏"的论述中,我们将体察原初“白板”状态(tabula rasa)理想的经久不衰的魅力。


第1讲: “摩西区分”与现代主义  

时 间

2021年1月15日(周五)18:30-22:00

主讲人

达瑞奥·冈博尼(Dario Gamboni)

对谈人

颜海英、王玉冬、诸葛沂、万木春

讲座语言

中文、英文(同声传译)


【收看方式】


1.Zoom会议(中英双语)

会议号:646 4105 9945

密码:123456

2. 艺术头条直播(中文)

3. 在艺直播(英文)


4. Bilibili Live(中文)

直播间ID:22321615


【内容简介】


二十一世纪并不缺乏偶像破坏运动(iconoclastic movements)。其中一种偶像破坏运动与伊斯兰极端主义有关,将矛头指向古代墓葬以及纪念碑,并引用宗教意义上对于偶像崇拜的谴责为其行为辩护。另一种偶像破坏运动强调其政治动机,由抗议种族主义与歧视的激进分子发起,剑锋直指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的雕塑作品,而这一破坏运动的动因与雕塑所纪念人物的生平及公共雕塑本身的纪念性功能息息相关。虽然这两种偶像破坏运动在许多方面存在不同,却也不乏相近之处。其中一个共同点体现在破坏者创造并传播的有关破坏的图像的重要价值,其重要性等同甚至大于破坏行为本身。另一共同点是,破坏者自我捍卫的价值观和那些被视为攻击目标或敌人所持有的价值观之间往往会形成两极对立,将世间万事万物置于一个非黑即白的两极化世界。这种划分使人不禁联想到德国古埃及学家扬·阿斯曼(Jan Assmann)称为“摩西区分”的宗教理论,即真神与伪神之间,以及真正的宗教与虚假的迷信之间的对立。阿斯曼将其视为一神论修辞的特点,并从公元前十四世纪由阿肯那顿法老(Pharaoh Akhenaten)引入埃及的“阿顿(太阳神)崇拜(the cult of Aten)”中找到了原型实例。而此次宗教改革中的一种特征不断在后续的一神教运动中再现,即:对于神祇图像的反偶像式拒绝以及对于图像崇拜的明令禁止。


阿肯那顿躯干,约公元前1352-1336年,

石灰岩,53.3 x 33 x 40.6厘米,

布鲁克林博物馆,查尔斯·埃德温·威尔伯基金会。


然而,阿斯曼对于阿肯那顿的宗教改革计划以及对于被他称作“一神论的代价”的解读后被质疑为脱离历史原境,且依赖于后世宗教演变,特别是基督教的发展中形成的话语体系。从事犹太文化以及伊斯兰文化研究的学者,如卡尔曼·P·布兰德(Kalman P. Bland)与芬巴尔·巴利·弗勒德(Finbarr Barry Flood)曾指出,对于在(犹太和伊斯兰)传统中的激进无偶像论的断言与推测本身也是一种现代现象。本次系列演讲将会着重探讨,无论阿斯曼的理论是否适用于古埃及,他关于一神论的论述对理解现代主义(Modernism)是具有相关性且富有启发意义的。在艺术与文化领域内,现代主义对于历史主义的指责可以与“摩西区分”相类比。蒂埃利·德·迪弗(Thierry de Duve)准确地指出,二十世纪中,从价值论角度上对艺术品“好”与“坏”的区别,已经被本体论角度上“艺术”和“非艺术”的对立差异所替代。同样,那些阿斯曼曾经用来形容一神论对抗多神论以及泛灵论传统的相关概念,例如“反宗教(anti-religion)”、“负能量(negative energy)”与“标准倒置(normative inversion)”,也使人联想到“反艺术(anti-art)”与前卫艺术(形而上以及文本意义上)的反偶像主义。


【主讲人】



达瑞奥·冈博尼,于1989年获得瑞士洛桑大学艺术史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里昂第二大学、凯斯西储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2004至2020年间任日内瓦大学艺术史教授。1993至1998年间任法兰西大学科学院院士,曾获邀在华盛顿特区国立美术馆视觉艺术高等研究中心(CASVA)、亨利·摩尔学院(Henry Moore Institute)、盖蒂研究中心等机构从事研究,兼任Res、Art History、Word&Image等刊物的编委。


他所涉猎的研究课题广泛,包括艺术与文学之间的关联、宗教艺术、现代偶像破坏、图像的含义及接受、博物馆与收藏史等,具有代表性的专著包括:《画笔与钢笔:奥迪隆·雷东与文学》《艺术破坏:法国大革命以来的偶像破坏与汪达尔主义》《潜在的图像:现代艺术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保罗·高更:思想的神秘内核》《作为经验的博物馆:穿越艺术家与收藏家博物馆的一部邮件奥德赛》。 此外,他还活跃于包含当代艺术在内的诸多策展领域,并于2006年荣获瑞士当代艺术领域最负盛名的梅拉·奥本海姆奖(Meret Oppenheim Prize)。他主导和参与策划过的展览包括:“路易·里维尔(1885-1963)与瑞士法语区的宗教画” (洛桑州立美术馆,1985)“图像之争:科学、宗教和艺术的图像战争之外”(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2002)“隐藏的图像:阿尔钦博托、达利和雷茨”(巴黎大皇宫国家美术馆,2009)。


【对谈人】


颜海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古代东方文明研究所所长。学术专长为埃及学,有《古埃及文明探研》等专著和多篇学术文章,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古埃及神庙典籍与仪式”。


王玉冬,毕业于北京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和芝加哥大学,2007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美术史与艺术理论研究者,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艺术与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曾任职于纽约联合学院、澳门理工学院等高校。


诸葛沂,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浙江大学与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联合培养博士。从事西方现当代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理论的翻译与研究,兼及视觉文化研究和电影研究。著有《尤利西斯的凝视:安哲罗普洛斯的影像世界》《艺术与此在》,译有《现代艺术:1851-1929》《现代生活的画像:马奈及其追随者艺术中的巴黎》(与沈语冰合译)和《神龙:美学论文集》《作为模型的绘画》,在《美术研究》《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文艺争鸣》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T.J.克拉克艺术社会史思想及其中国参照研究”和浙江省哲社规划课题“语图之辨与西方当代艺术写作”等项目。曾参加第35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等国内外学术会议,并赴巴黎德国艺术史研究中心等处访学交流。


万木春,美术史学史专业博士,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过明代书画鉴藏史及地域画家实践的个案研究,著有《味水轩里的闲居者:万历末年嘉兴的书画世界》。熟悉贡布里希时代瓦尔堡研究院的美术史研究方法,关注西方绘画语言、技法和教学法的历史,是阿比·瓦尔堡、卡尔·波普尔、亚瑟·洛夫乔伊和大卫·霍克尼等人的译者。




【主办单位】


OCAT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