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胡素华:中国民族史诗的语言学研究——以彝族史诗《勒俄特依》的研究为例

发布时间:2022-04-11


“史诗遗产与文明互鉴”系列讲座第九讲·文研讲座245


中国民族史诗语言学与文学研究的接口——以彝族史诗《勒俄特依》为例



时 间:2022年4月11日(星期一)14:0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 208会议室

主讲人:胡素华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主持人:史阳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南亚系副教授

评议人:陈岗龙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亚非系教授

            薄文泽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南亚系教授


内容提要

史诗是以韵文的形式传诵神话、传说、故事等诸多反映民族宏大史事的口头叙事,故史诗无疑是语言学研究中自然、可靠、并反映历时特征的宝贵语料。另一方面,纵观中西方史诗本位的研究主流,虽然研究主题在不断拓广,但文学研究一直是其核心,而语文学(文献语言学)(philology)的理念和方法,即重视考据词义、解析诗句结构和韵律、分析修辞技巧,则是史诗研究的传统利器。在少数民族史诗的研究中,还有一项必需和重要的任务是翻译,无论是语文学还是翻译,都离不开最根本的元素——原典语言,它是史诗研究的根基。史诗原典语言的概念、语汇和词义反映了民族的认知、文化和历史;民族语言的词法、句法特征制约着史诗的韵律特征;民族的认知和文化系统所决定的隐喻方式又影响着史诗的修辞技巧;民族语言的句法和语篇结构又影响着史诗的程式(formula)。如古人所言“经之至者,道也;所能明道者,其词也……”,对文本或活态的史诗进行语言学分析、逐词译注,既能使该语言本体的研究更深入,又可以突破仅以大致的汉文意译为蓝本的史诗诗学、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局限性。本讲座以彝族史诗《勒俄特依》研究中文本的选取、词汇释义、韵律描写、修辞分析为举要,讨论史诗研究中的民族志式翻译、语言学与文学接口的研究以及如何综合运用和借鉴西方古典学的语文学、现代语言学理论方法及汉文文献研究中注疏等训诂学方法,这些语言学或跨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无疑是深化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的研究以及更好地传承和传播史诗文明的必经之道。


主讲人简介


胡素华

(罗洪·依乌嫫)

彝族,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汉藏语学报》副主编,《民族语文》编委。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国际双语学会副会长,曾获台湾中研院“李方桂语言学奖学金”一等奖。研究领域为语言类型学、社会语言学、藏缅语族语言、彝语及彝文文献,出版过《彝语结构助词研究》《藏缅语族语言使用的变迁》等多部著作。专著《彝族史诗<勒俄特依 >译注及语言学研究》获得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大学第十九届“王力语言学奖”(二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冷门绝学、教育部、国家语委等多个项目。


线下听讲须知

为配合防疫工作要求,请您在活动现场全程佩戴口罩,隔位就座并配合工作人员进行登记、测温等工作。因现场空间有限,到达防疫要求的人数承载上限后我们将停止观众入场,欢迎您关注线上直播。


线上听讲渠道

为方便不能到场的听众,我们将通过腾讯会议,对本场活动进行线上直播。线上观众应尊重文研院及主讲人对本场活动音像内容拥有的版权,请勿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侵权必究。


直播地址及二维码:

https://meeting.tencent.com/l/AizPUUXVbICR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更多相关学术活动,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