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黄心村:张爱玲与世界主义的人文视野

发布时间:2022-06-30


文研讲座256

张爱玲与世界主义的人文视野



时 间:2022年6月30日(周四)15:00

主讲人:黄心村  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

主持人:吴晓东  北京大学中文系

与谈人:黄子平  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

             王风  北京大学中文系

内容提要

一九三九年夏天,张爱玲从上海圣玛利亚女校毕业,因为欧洲的战事无法去伦敦上学,转到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修英文和历史,辅修中文和翻译。两年后港战爆发,香港沦陷,五个月里的亲身经历又带给她更加“切身的、剧烈的影响”。一九四二年五月张爱玲回到上海,以摩登作家的姿态一跃成名。之后几十年的迁徙,生命里发生的种种,都有文字刻下的深深的烙印。


在港大念书时的张爱玲,是标准的好学生,“戴着牛角框眼镜,镜片很厚”,考勤近乎完美。那时的港大恰逢一个空前自由和澄明的时期,人文知识体系趋向开放,课程设置走向国际化。未满十九岁的张爱玲来到这样的环境中,从诸位师长那里继承了一种世界主义的史观和文化视野。


张爱玲的历史老师是如今已不为人知的佛朗士,他研习历史、教授历史,却在盛年被“打上门来的现代史”吞噬。但他将”一点歷史的亲切感和扼要的世界观”教给了张爱玲。从《烬余录》开始,直到《易经》和《小团圆》,他在张爱玲笔下始终留有一个温情的身影。


张爱玲的中文老师则是鼎鼎大名的许地山。许地山受胡适举荐、港大校长康宁爵士邀请,自燕京大学南下主持港大中文部的重组。他的学术体系里有传统国学的素养,更有西方人类学、民俗学和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再加上印度语言、文学和文化的过滤,呈现出一种杂糅的面貌。他对于青年张爱玲的影响,需要更微妙的梳理。


除此而外,英文课堂内外的广泛阅读、意料之外的日文课及日本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学的烙印,社会变迁,大流徙与即将到来的大破坏,战争动员、教育改革、新文学的流变和复兴等等,共同给予张爱玲一个多语言、多文化的丰富的文本参照系统,形成独特的小气候。没有完成学业的女学生张爱玲,此后带着这个小气候迁徙,开始了她漫长的写作生涯。

著作介绍




黄心村《缘起香港:张爱玲的异乡和世界》


一九三九年,未满十九岁的张爱玲入读香港大学文学院,两年半后亲历了香港之战和沦陷。带着香港经验“切身的、剧烈的影响”,她回到上海开始写作,以一系列“香港传奇”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新锐女作家。《缘起香港》聚焦张爱玲与香港的渊源,以档案数据为佐证,还原模糊的历史影像,厘清一段战乱时期的人文经验。张爱玲贯穿一生的世界主义视景源自大学时代的基础人文教育。港岛山上或澄澈或浓烈的视觉印象,炮火下密集的阅读经验,多语言和多文化参照系的汇流,殖民现代性的纷繁呈现,以及战后从香港重新出发的漫长的漂流生涯,都刻在她写作生命的基因里。张爱玲的香港经验直指内心深处的清冽和柔软,更有一种尖锐和酷烈,构成她文字中最震撼的灵魂。


目录(滑动阅览)

小序 黄心村笔下的张爱玲(李欧梵)

一 溯源 : 张爱玲的香港大学

二 寻找佛朗士 : 张爱玲的历史课

三 我师落华生 : 张爱玲的中文课

四 与斯黛拉·本森同游 : 张爱玲的英文课 

五 东洋摩登 : 张爱玲与日本

六 隔世看红楼 : 文字家园与离散叙述

七 改编张爱玲 : 银幕上的香港传奇

八 汇流 : 世界的张爱玲

后记

英文书目

中文书目






主讲人简介


黄心村

香港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系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语言文学系博士,曾长期执教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任东亚语言文化系教授及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涵盖二十世纪华语文学和视听文化研究。与张爱玲研究相关的著作包括 Women, War, Domesticity: Shanghai Literature and Popular Culture of the 1940s(《乱世书写:张爱玲与沦陷时期上海文学及通俗文化》),Written on Water: A Collection of Essays by Eileen Chang,以及最新出版的《缘起香港:张爱玲的异乡和世界》。




线上听讲渠道

我们将通过腾讯会议,对本场活动进行线上直播。线上观众应尊重文研院及主讲人对本场活动音像内容拥有的版权,请勿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侵权必究。


直播地址:

https://meeting.tencent.com/live/15231134968510335595


也可扫描以下二维码直接进入会议室: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更多相关学术活动,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