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汪锋:语言学田野调查的故事、假设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3-05-11


“田野方法论”系列讲座之九·文研讲座293


语言学田野调查的故事、假设与实践



时 间:2023年5月11日(星期四)14:0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主讲人:汪 锋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教授

评议人:王明珂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学术委员

黄成龙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研究员


内容提要

有语言的地方,就是语言学的田野。本次讲座,主讲者将回顾自己二十多年来走过的田野。在田野中,主讲者遇到很多有趣的人和事,受到很多启发,也促使其反思为什么要到田野去?其实,每个人去田野都是带着特定目的和装备的(理论上的以及技术上的),如果简单回顾一下语言学的发展历程,我们或许可以看到制约语言田野调查的根本因素是对语言本质的假设,这也验证了通常的说法:“人们只能看到自己愿意看到的。” 但是,只要我们对此制约保持警惕,并时常反思自己的田野实践,我们是有可能冲破这一限制的,因为语言田野提供的事实永远大于语言理论。


主讲人简介

汪 锋

2004年获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博士,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语言学研究,兴趣集中于历史音韵学、汉藏比较、汉语方言、语言接触、白语等领域。主要著作有:《白语方言发声的变异与演化》(2022,与李煊、张小芳合著)、《汉藏语言比较的方法与实践》(2013)、《语言接触与语言比较》(2012 )、Comparison of languages in contact(2006)。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田野方法论”系列讲座

一时代学问的勃兴、流变与传承,往往承载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传统学术注重文献和语言,发展出注疏、校勘、结构分析等方法。近代以来伴随西方古典学的兴起,人们开始对文明的他者/自我的语言、人种和风俗进行田野考察,到民间去,到乡野去,到边疆和他者中去,到历史的现场去。这一浪潮不仅催生出比较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一大批新的学科,也深刻改变了人文学科的面貌。


田野的发现就如同经典文本的发现,提供了无数契机。而田野研究作为一种认识和思考世界的方法,它本身的认识论、它的技艺与结构,以及它与文明研究的关系,已积累了深厚的资源,也演化出丰富的分支,值得我们穷源溯流,临水观澜。2022年,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组织“田野方法论”系列讲座(五讲),邀请不同学科学者围绕田野工作,分享各种方法、经验、体会和思考。2023年,我们还将在这一系列下推出五场讲座,内容如下:

6

田野深描与文本呈现

主讲人:

吴 毅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 教授

7

从书斋到田野:

学术人生与学术转型

主讲人:

李开元

日本就实大学 教授

8

从文献传统到田野对话

主讲人:

陈泳超

北京大学中文系 教授

9

语言学田野的假设与实践

主讲人:

汪 峰

北京大学中文系 教授

10

秦汉陵墓的考古调查与勘探

主讲人:

焦南峰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研究员




更多相关学术活动,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