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谢琰:李白与长安——一种抒情话语的生成

发布时间:2024-04-17


未名学者讲座113


李白与长安——一种抒情话语的生成



时 间:2024年4月17日(星期三)19:0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主讲人:谢琰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副教授

评议人:张鸣

    北京大学中文系 教授

主持人:陆胤

   北京大学中文系 副教授




*本场讲座有线上直播,见下方“线上听讲渠道”

内容提要

长安是李白永远的梦,也是永远的痛。讲座将“城与人”视作一种关系,更视作一种话语模式,由此对“李白与长安”这样一个老话题展开新解读。讲座首先以李白与长安、柳永与汴京、杨万里与杭州这三对关系为例,讲述“城与人”研究的多种可能性,比如空间与景观、事实与经验、对象与结构等等。然后,讲座围绕政治与宗教、执着与超越这两个主题,分析李白后期诗歌对于长安经验的处理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话语模式。从天宝初开始,李白自视为玄宗“宠臣”,书写了政治意义的“通天”经验,进而形成“通天惊梦”的话语模式。从天宝三载开始,李白成为更高层次的道术修炼者,诗歌中的身份转化为“谪仙”,书写了宗教意义的“通天”经验,突破了游仙诗“天人离隔”的旧传统。在部分作品中,李白还创造性地用宗教经验涵纳政治经验,制造出“天外有天”的宏大话语模式,完成了对长安经验的重新定位,充分展现了自由意志。讲座最后,通过对比李白和杜甫的长安经验及相关书写,凸显李白的人格张力与抒情话语特色——他依附于绝对权力而又奋力书写绝对自由,执着于长安经验而又超越长安经验。基于以上个案研究,讲座还对“文学话语系统”的概念及研究方法提出了初步设想。



主讲人简介



谢琰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唐宋文学,涉及诗词、散文、思想史、学术史等多方面。出版学术专著1部,译著1部(合译),古籍整理1部,普及类著作1部,参编教材2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中国哲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主讲《中国古代作品专题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论》《中国古代诗歌》《唐诗选读》《<文选>精读》等研究生、本科生课程。



线上听讲渠道

我们将通过文研院视频号、b站平台和抖音,对本场活动进行线上直播。线上观众应尊重北大文研院及演讲人对本场活动音像内容拥有的版权,请勿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侵权必究。




主  办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捐赠鸣谢

兴证全球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