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劳佳琦:我们与他们——关于犯罪人的刻板印象如何影响刑事政策

发布时间:2024-10-17


未名学者讲座120


我们与他们

关于犯罪人的刻板印象如何影响刑事政策



时 间:2024年10月18日(星期五)19:0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主讲人:劳佳琦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

评议人:车   浩

                  北京大学法学院 教授

主持人:阎   天

                  北京大学法学院 长聘副教授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副院长


*本场讲座有线上直播,见下方“线上听讲渠道”


内容提要

社会公众往往认为,犯罪人生性邪恶,与普通人迥然不同,“他们”是“我们”危险的敌人。这是一种刻板印象,它根植于公众对犯罪的恐惧和自我认同的需要,又被大众传媒所塑造和强化。在“我们”与“他们”的界分之下,社会倾向于采用零和博弈的思维模式来应对犯罪问题,推崇严刑峻法。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大规模监禁的恶性发展全面展现了这种刻板印象对刑事政策的不良影响,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领域和减刑假释领域刑事政策的严厉化转向也与这种刻板印象息息相关。受这种刻板印象驱动的刑事政策会引发标签效应和系统性歧视,不仅不利于犯罪人回归社会,反而会推高重新犯罪率,进而强化公众关于犯罪人的刻板印象,形成恶性循环。最终,无论“我们”还是“他们”都会深受其害。要想打破这种恶性循环,需要观念和政策的变革。




主讲人简介


劳佳琦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法学学士、法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律与社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要运用实证方法研究刑法学、犯罪学、刑事政策学和刑事执行法学。出版专著《累犯制度:规范与事实之间》,发表论文《累犯从严量刑适用实证研究》、《财产性判项与减刑假释的联动机制》、《量刑的法外因素与量刑规范化改革》、《疯子抑或坏坯子?——我国女性暴力犯罪人形象的迷思与澄清》、《罪与刑的线性不相关:美国大规模监禁罪刑关系的理论迷思》等。



线上听讲渠道

我们将通过文研院视频号、b站和抖音平台,对本场活动进行线上直播。线上观众应尊重北大文研院及演讲人对本场活动音像内容拥有的版权,请勿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侵权必究。




主  办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捐赠鸣谢

兴证全球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