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天命”如何转移: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访问杨念群教授

发布时间:2024-10-17

书是学术思想的载体。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继“文研读书”等常规活动后,将依托自身的新媒体矩阵,推出两档以书为中心的全新活动,“文研书问”与“文研新读”。我们希望将严肃的学理探讨,与优质的大众传播结合起来,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学术产品。


“文研书问”每月一期,邀请资深出版人舒炜教授与新书作者展开对谈,围绕书中的学理展开深入辨析,打通书内与书外的世界;“文研新读”则以推荐点评为中心,邀请相关学者,秉持学术立场,对学界新著加以选评和解说。



文研书问04


《天命如何转移:清朝“大一统”观念的形成与实践》——访问杨念群教授



时 间:2024年10月20日(星期日)15:00

作 者:欧树军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教授

主 持:舒   炜

                  资深出版人/“文研书问”特邀主持人


*“文研书问”活动将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推出,详情请见下方“线上听讲渠道”


内容提要

杨念群教授在《天命如何转移:清朝“大一统”观念的形成与实践》一书中指出清朝创造出了一种新型“正统观”。清朝以前的“正统论”基本上依赖单一的儒家道德教化观念,清朝则建立起了另一种对前朝正统观的补充性诠释框架,与其“二元理政”的治理模式相互配合。而“大一统”正是正统观的首义,是王者获取“正统性”的思想与实践基础。



杨念群《天命如何转移:清朝“大一统”观念的形成与实践》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


本书围绕“大一统”在“观念”与“实践”两个方面的表现展开具体讨论。一方面探究“大一统”观的产生与演变过程及其在清代展现出的独特历史形态,另一方面探讨“大一统”观在清代政治、社会与文化实践过程中到底如何发挥其作用和影响力。



作者简介


杨念群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主要学术兴趣是中国政治史、社会史研究,并长期致力于从跨学科、跨领域的角度探究中国史研究的新途径。主要著作有:《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1997)、《杨念群自选集》(2000)、《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2001)、《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合编,2003)、《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2006)、《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2010)、《五四的另一面:“社会”观念的形成与新型组织的诞生》(2019)等,主持《新史学》丛刊(中华书局版)及“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丛书。



主持人简介


舒炜

资深出版人,学者,“文研书问”特邀主持人。曾在北京三联书店长期从事人文社科图书编辑工作,历任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辑。现任教于河南大学文学院。



线上听讲渠道

我们将通过文研院视频号、b站、抖音平台,“世纪文景”的官方微博和“天一文化讲坛”和“学人scholar”视频号,对本场活动进行线上直播。线上观众应尊重北大文研院及演讲人对本场活动音像内容拥有的版权,请勿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侵权必究。




主  办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协  办

世纪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