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蔡洪滨:商学院最大价值不在人脉

发布时间:2016-10-19

商学院一直被很多人视作通往高薪管理工作的“跳板”,而相关数据从某种程度上也在支撑着他们的判断。

 

以MBA为例,英国《金融时报》2014年全球MBA排行榜数据显示,尽管全球金融危机的5年间全球经济不景气,但全球精英商学院的MBA毕业生的薪水仍一路飞涨。值得注意的是,按照该报数据,中国的MBA学位更显稀缺,其毕业生的薪水涨幅远高于他们的欧美同学。若就读于排名靠前的几所商学院,薪资增幅可接近160%。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被引入中国的“商学院”概念,至今在中国已经发展了二十年有余。这期间,中国内地的商学院遍地开花,发展速度之快超过很多人的最初设想。不过,在市场迅速扩容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参与者质量的参差不齐与教学制度的不完善等问题。

 

近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美国西北大学Kellogg管理学院共同设立的EMBA联合学位项目在北京启动。借此机会,北京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接受了财新记者的采访,就商学院的价值及行业发展现状谈了他的一些看法。

 

记者:与国外院校合作办EMBA是如今这个市场的趋势,光华是如何选择Kellogg作为合作伙伴的?是否有相应的标准和条件?

 

蔡洪滨:首先Kellogg是全球商学院中非常具影响力的leading business school,其强项就是EMBA项目。它的EMBA教育具独特优势,全球领先,其他商学院无可比拟。他们有一个EMBA的网络叫Kellogg Global Network,这个network跟世界几大洲的知名院校合作,如香港科技大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德国法伦达尔企业领导大学、加拿大约克大学等,这个网络在过去20年来非常成功,在全球有很突出的地位。

 

通过Kellogg的全球战略联盟,我们中国布局全球企业战略的高管们,可轻松融入全球网络。这为拓展他们的全球视野,与国际企业打交道,获取最先进的管理知识提供了最好机会。

 

光华的优势就是有国际视野的一流师资,扎根于中国,对中国有深刻理解。两个学院的faculty花了很长的时间,去设计这个项目,使双方的优势有机结合在一起。

 

此外,我们跟Kellogg在过去近二十年里,建立了非常紧密的联系。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就已开展教授互访、合作研究、短期访学等深入合作,我们很多的教师都去Kellogg做过长期交换、交流,两个学院的老师之间有非常紧密的合作和非常好的关系。

 

记者:目前国内很多人报名MBA或者EMBA,主要是冲着人脉、“圈子”去的,比如在商学院进修的央企官员、企业高管、亿万富豪等,在您来看的话,商学院最大的价值是人脉吗?

 

蔡洪滨:当然不是。北大光华EMBA是中国第一家EMBA。15年前我们开始EMBA教育时教育部还没有这个学位。15年来,我觉得光华一直秉承的是教育的价值。最本质的必须是教育的价值,而不是娱乐的价值,不是圈子的价值,否则作为商学院,最终会失去存在的价值。

 

任何教育,人聚在一起,都会形成社会关系,别说EMBA,本科生如此,中学生也如此。

 

只说建立一个圈子,建立一个关系,我们非常不认可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认为中国的商学院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浮躁的环境下,需要沉淀,需要去挖掘商学教育本身的教育价值,那就是:对学员能力、知识、眼界的提升。

 

记者:中国的商学院办学历史并不是很长,MBA有20年, EMBA更短。那不可避免地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在商学院的课程设置上被诟病比较多的就是本土化教学案例的不足,那么光华与Kellogg的合作项目有没有加强本土案例教学?

 

蔡洪滨:对,这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对中国本土案例的挖掘研究,有一个过程。一方面中国企业自己也是逐渐成熟,很多东西随时在变化。那什么值得去总结,什么值得去提炼,也需要有一个过程。

 

从我们商学教育研究者的角度讲,需要花更大努力去做这件事情。我们两年前请回一位哈佛商学院的教授,他自己就写过十几个中国企业的案例被收入哈佛的案例库。现在他负责学院的案例。我们在这方面正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积极开发中国本土有价值的案例。

 

记者:在您看来,与国际上的管理者相比,中国的管理者最缺乏的是什么?

 

蔡洪滨:中国有很多成功的管理者,也有各自不同的管理哲学。但中国的企业家要在世界舞台上去驰骋,就需要国际视野,需要对于国际经济,国际商业的理解,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这跟他们在中国本土市场积攒下来的经验体验很不一样,这是非常大的挑战。

 

记者:那么对他们来说,是选择在国内读商学院好,还是去国外读?

 

蔡洪滨:因人而异。年轻人的话,二三十岁很有追求,那他可以花两年时间到国外去读个MBA。但对于一个40岁左右,已经有相当的责任,有相当的职位,他不可能不工作去花两年时间读个MBA。我们这个项目的设计,就是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提供一个最大可能,同时又是最好的国际管理教育。

 

记者:这几年商学院有一个很快速的发展,在您看来速度是不是有点过快了?

 

蔡洪滨:是不是过快在于你做的事情是不是符合商学教育的需求,是不是能够做好。如果脱离了自己的实力硬要去做,那它的效果、质量就会有问题。

 

可能社会上觉得,中国的MBA也好,EMBA也好,数量很多,谁都在办,前几天《经济学人》也有一篇文章说是不是出现了商学院泡沫。可能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市场,所以都来做,可能没有能力的人,也做这个事,而且纯粹把商学教育当作挣钱的一个手段和工具,但我觉得市场会有一个自然调整的过程。

 

对于光华来讲,我们尽可能每一步走得扎实。就以光华和Kellogg这个项目来讲,我们前后讨论了两年多,课程设计,各种各样的细节,反反复复跟他们沟通,内部讨论投入了很多精力。我们希望做一件事情尽自己的努力把它做好,我觉得这就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记者点评:蔡洪滨承认,中国的商学院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下挖掘商学教育本身的教育价值。不过,他认为,任何事情都是边做边改进的过程,而市场也会通过自然调整使真正拥有竞争实力的商学院脱颖而出。对大众来说,不应该将人脉看作商学院最大的价值,而应该将重点放在管理能力、管理知识及眼界的提升上面。

 

本文转自财新网(http://www.caix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