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文研讲座339】金安平:政治学的中国旅程和中国时代

发布时间:2024-09-20

2024年6月3日晚,由文研院主办的“北大文研讲座”第339期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举行,主题为“政治学的‘中国旅程’和‘中国时代’——北京大学政治学科早期发展的历史和地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金安平主讲,文研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段德敏主持,北京大学校史馆研究员杨琥评议。




在本场讲座中,金安平教授首先论述了北大政治学科早期的特殊地位以及因何能有这种地位。产生于西方的近代政治学学科在19世纪末形成不久后就引进和落地中国,成为中国第一所近代综合性大学的重要学科,开始了政治学的“中国旅程”。政治学科的中国之旅始于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而政治学科也是京师大学堂最早筹办、最受重视、修习年限最长的“重点学科”。金安平教授认为,政治学科之所以能具有这种特殊地位,很大程度上源于近代中国转型的迫切需要。在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变前夕,中国急需现代政治知识尤其是现代国家知识、法律知识的积累和传播作为建立现代国家的政治思想准备。京师大学堂所具有的近代大学和中央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双重身份也使得它对于近代学科的选择具有“国家需求”和“政治统治”的考量,它的政治使命和行政地位决定着它会与国家政治目标自觉地靠近。当然也还与大学堂创办者的价值判断、知识判断以及文化人对新知识的追求有关。总之它的知识使命和精英地位,使北京大学最早具备了接纳和建立近代政治学科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动力。



1920年,蔡元培校长与北京大学政治学系师生合影


接下来,金安平教授以学系和课程为载体,阐述了早期北大政治学科的建制与发展。近现代学术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以近代意义的大学为依托和基地的,而大学又是以学科和学系的建立为基础和核心的。因此,在学科史的研究中,需要有学科、学系、学术的综合视角。清末教育家对于近代综合性大学的学科概念已经有了清楚的理解和明确的认知,主张要开办区别于“中国旧设之学堂”,能够培养本科和研究生的“分科大学”。京师大学堂1899年开设政治、历史、舆地三个专门讲堂以及其它讲堂,体现了北大(京师大学堂)那时就有了分科的学科意识。



1923年北京大学政治学系学生组成的政治考察团


专门讲堂设立十年后的1909年,京师大学堂以政治学门的建制和政治学科的学科名义招收本科生,这是北大政治学学科的形成和学系建立的重要标志。在三部京师大学堂章程的迭代和完善下,北大政治学门此时已经具有了比较清晰和明确的学科边界和专业分科概念,并设计出了一套课程体系来支撑这一学科专业。在大学分科十年后的1919年,北京大学实行“废门改系”,集学术共同体、教学和管理单位一体的“北京大学政治学系”正式获名,初步形成了基于现代分科教育的、可以与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学学科对话的“法科—政治学系”;以政治学基本理论、国家学、行政学(尤其是市政学)、外交学、宪法学、公共财政学、政策学为主要课程框架的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也为早期的中国政治学学科奠定了基本框架。



1923年北京大学政治研究会编辑出版的《政治评论》特刊


最后,金安平教授分析了早期北大政治学科对中国政治学科发展的贡献和局限。首先,北大政治学科在自主的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有重要贡献。比如,早期北大政治学科在传统的政治学基础课程之外还引进了市政学、城市管理等新课程;实行选科制(学分制),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选择空间;在本科阶段设置中国政治专题的研讨课程(seminar),对学生进行学术研究的培养和引导。其次,在自主的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建设上也做出了努力和贡献,比如,留学归来的学人加入北大政治学系,带来当时国外政治学前沿的理论和比较研究的方法;他们编写了高校政治学教材,创办政治学刊物、建立政治学学术共同体,还提出了一系列到今天仍在讨论的重要学术议题,形成了北大政治学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在知识体系建设方面,虽然在政治学的某些研究领域形成了中国特色且有知识贡献,但囿于中国政治现代化实践进程的曲折、学术团队的不稳定以及理论创新的紧迫感还不那么强烈等,因此没有构建完成一个成熟完整的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的主动自觉和机遇,学科对于中国政治现代化实际进程的学术影响也有限。不过总体而言,北京大学早期政治学科对中国政治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还是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在帝制与共和、民主与独裁、战争与和平、进步与倒退等所有中国重大历史关头,都能看到北大政治学人运用政治学知识和学科优势所发表的见解和影响。



1931年北京大学政治学会编辑的《政治学论丛》


金安平教授总结,19世纪末近现代政治学进入中国,开启了它的中国旅程,在前辈学人的努力下,政治学开始了它在中国的时代。相信作为一个学科,政治学在中国会获得更多的学术学科资源,也一定能以它的学科力量助推中国的现代化继续向前发展。


交流环节


段德敏教授从四个方面总结了金安平教授讲座的内容,还留给了听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杨琥研究员从政治学人以及政治与政治学间关系的角度对金安平教授的讲座内容进行了评议。杨琥老师认为,金安平教授的历史梳理和考据功夫十分扎实,从北大政治学的发展过程入手详细论述了政治学在中国的艰难旅程,让人们看到了近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充满了艰辛坎坷。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政治的国度,但一般人却往往不理解政治学,从清政府到民国政府无不重视政治学的作用,但却都是从功利或者说实用的角度出发,而忽略其学术研究的价值。杨琥老师期待政治学能够能走出中国旅行,建设自己的中国时代。



金安平教授在讲座中


讲座最后,听众与金安平教授和杨琥研究员就政治学科对于现实政治的影响和国家政权对于政治学科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就民国政治学课程设置、国民政府时期政治学人的参政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