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邀访学者论坛】范广欣:《社会契约论》第一个汉译本的政治哲学含义

发布时间:2023-09-19

2023年9月19日下午,文研院第十五期邀访学者内部报告会(第三次)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111会议室举行,南开大学哲学院副教授范广欣作题为“《社会契约论》第一个汉译本的政治哲学含义”的报告,同期邀访学者黄克武、周雪光、欧珠次仁、何平、孙卫国、王宇洁、邱忠鸣、陈利、毛秋瑾、孙靖国、郑小威、张达志、朱晓峰、汤志波、王子奇、李子捷、陈浩,文研院邀访学者、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盛珂,文研院院长杨立华,副院长段德敏,院长助理韩笑参加了报告会。


范广欣老师首先指出,卢梭是被中国人认真对待的第一个西方政治哲学家,《社会契约论》第一个同时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汉译本则是日本人中江兆民的《民约译解》。兆民的译本是一个节译本,包括《社会契约论》的第一卷和第二卷的前六章,而传到中国的只有第一卷——正是这一卷塑造了中国人对卢梭的第一印象。


    


报告第二部分,范老师首先讨论《社会契约论》的主旨和文本结构。《社会契约论》的主旨是阐述政治合法性的基本原则,并思考如何依据这些原则创建国家。根据这一主旨重审《社会契约论》的结构,我们发现:第一卷还没有提到立法建国的具体过程,只是讨论分散的个人如何聚合为人民;第二卷前六章讨论人民的立法权,从第七章开始讨论立法家如何拟定法案,并说服人民将法案确立为法律;第三和第四卷则具体讨论立法家所创制的政治法的内容。在第二卷第六章与第七章之间有一条隐而不彰的界限,这个界限比卷与卷的界限更重要。到第二卷第六章为止阐述政治合法性的原则,第七章开始讨论在立法建国过程中如何实践这些原则,并依据具体条件作出调整。前一部分从理想出发而否定现实中的所有政府,后一部分在不放弃理想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回归现实,建设必定有缺陷、必然衰亡的国家。


接下来,范老师分析兆民译本的取舍。译本只包括第一卷和第二卷前六章,兆民恰好选择了从个人联合成为人民到人民行使主权的部分。对于卢梭而言,国家必然衰亡,没有国家能够永世长存,凡是被建立的最终都会崩塌。但兆民选择的部分,却不涉及建国以降所面临的种种艰难困阻,而只有从人民的诞生到人民行使主权的凯歌行进。卢梭意在阐述合法性的原则,而兆民则将其改造为如何颠覆不合法的旧秩序并创建合法秩序。


     


报告的第三部分集中讨论兆民译本第一卷的翻译和创造。兆民的翻译原则是尽量使用儒家经史传统的词汇翻译西方概念而拒绝明治新词。这方面最突出的是,他借用儒家反暴君的言辞,比如“助桀为虐”“暴君”“独夫”等,表达对君主制的彻底否定。在他看来,所有君主都是潜在的暴君,而暴君的对立面是人民的自由。兆民也接受了少量明治新词,比如“民主”和“议院”,他通过翻译和解说以“民主国”替代卢梭原文的“自由国”,以代议制的议会替代卢梭的公民大会,告诉读者:颠覆君主制以后建立的新秩序就是议会民主制。


在一个关键的地方,兆民赋予汉文旧词以崭新的含义。他似乎相信为保障人民推翻旧秩序的斗争有效而纯净,在直译卢梭原文之外,还必须引入一个新的概念。这个概念就是“党”。他将第一卷第二章和第六章所有与人类群体生活相关的概念,比如société、agrégation、association、communauté和union一律译成“党”。在古汉语中落实到政治语境,“党”一般是贬义。但在兆民的译本中,“党”却是中性乃至褒义的。


译本第一卷第六章对社会契约基本原则的介绍,读起来尤其像一个政党的党纲,党的性质和建党的组织原则均获得有力阐述。他传递的意思是:根据社会契约创造的第一个合法政治社会是一个政党,或者创建一个由意志坚强、勇于行动的骨干分子所组成的政党是创建真正民主共和国的第一步。有证据表明,他寄予厚望的不是选举党、议会党,而是全心全意为创建合法政治社会而奋斗的革命党。革命党才是公意的体现,才能大公无私、兢兢业业为争取民主的群众性反对运动或暴力革命提供领导。


报告之后,与会学者就卢梭理论、当时读者对兆民《译解》的回应、思想史研究方法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