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1日19:00,由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文研院”)主办的、兴全基金赞助的未名学者讲座第14期在北京大学二体地下报告厅B101举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贾妍助理教授作了主题为“帝国图景——亚述浮雕的时空叙述与仪式表达”的演讲。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亚系拱玉书教授主持讲座,中央美术学院郑岩教授担任评议人。文研院学术委员李零教授、工作委员李猛教授、历史学系颜海英教授等出席活动。
李猛教授(右)为贾妍老师颁发讲座纪念海报
贾妍老师首先谈到,艺术史研究的图像资料,即使没有文字辅助,也读出图上的大体内容并进行诠释。讲座选取的两组叙事性的浮雕,关注点在于讲故事的过程,即其叙述模式。本次演讲的内容主要来自她在哈佛大学攻读时期所作的博士论文。
贾妍老师首先简述了古代近东和亚述的地理文化概况。真正成为帝国扩张姿态的是新亚述时期,其中有三次迁都。尤其在亚述王Ashurnasirpal二世的阶段,将都城迁到尼姆鲁德,开始了大规模城市建设和对外扩张。讲座通过这两百年中首和尾两个材料,来管窥亚述时期的图像面貌。
从结构上分析,叙事图像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叙”,一部分是“事”。“叙”有两种:连续式和节点式。节点式是采取一个时间点,抽取压缩事件;另一种是连续式在同一件事中捕捉多个时间点。古代两河的图像记叙在最初已经达到了相对完整的模式。在新亚述时期,Ashurnasirpal二世时第一次用浮雕的方式装饰宫殿,并且有了更多样的排列组合的方式。
主讲人贾妍老师
第一个个案是贾妍老师博士论文的一个部分,为Ashurnasirpal二世时巴拉瓦特(Balawat)的浮雕大门,共有三扇。因为尼尼微是后期都城和军事要塞,曾作为行宫使用。小宫门,大宫门和庙门都是双开门,由青铜浮雕装饰,每一个门条都讲述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从门上出现的图示来分类,征战、狩猎、战俘、纳福和立碑祭祀。战俘只在小宫门和大宫门上出现,也有一个门所独有的题材。
浮雕中亚述王都是朝向门轴的方式,并且都是对称构图。图像排列的逻辑背后是否有一个观念逻辑?门上文字有释图榜题和边条铭文,为什么要在图像上加上榜题?空间信息和地理信息是图像无法告知。把地理信息复原在地图上,按照三扇门的建造时期排序,就能看到地图上这个圈是在逐渐扩大的,这种扩张也可以和文献相印证。但这不仅仅是亚述扩张的地图,还表现了扩张的观念。所有的王都是向外的方向,占领的地区是在门轴。这像是文字所不能展示的、用门竖立起来的纪念碑。
另外在方向上,也有一些视觉表征。所有的王都向外侧门轴运动。这些事件也具有运动感:向外行的运动,如征战,纳贡。真正向内的只有朝贡,只出现在庙门上。内向型“迎朝受贡”是代替神的立场。从考古报告上看,门的日常状态是一扇闭合,一扇呈90°开启。把这个阖的门放在空间中,人站在门前朝向主神殿,庙门上的王面朝着来访者。对照两河历史上其他的材料,这个布局意味着王与神的一致,王在人神之间面朝来访者。亚述时并没有把王神化,但是通过这种微妙的方式能将王和神靠近。
新亚述时期门道下常有护门神,和铭文“善者进,恶者出”,王也是迎善除恶的直观表达。门也有仪式性功能和文化隐喻,可以作为分割时间和空间的符号。两河很早就把门作为文化符号,标注着内和外,进与出,比如在伊施塔入冥府的神话。门前会有特定的仪式活动,往往与杀戮有关。以空间为关键词作为分析,通过门的开合变成了有仪式意味的空间。“图景”展示出了亚述帝国在刚刚兴起的空间概念。闭合时象征中心与周边,打开时进入了神的领地,代表身后的神来纳贡护佑的文化深意。门的开合展现了亚述为中心的帝国世界观。
第二组材料是尼尼微宫殿的花园宴饮浮雕。亚述王的视线正对的树上高挂着一颗头颅,这个让一个普通的花园宴饮变成了历史事件。Ashurbanipal的编年史中不断地重现这种主题。从史诗中看这是埃兰王Teumman的头颅,史称Ulai河之战。整个叙述的线索沿着一个半环形的路线行进。古代两河有猎“头”的母题。这种杀戮方式也是仪式性的,锤头杀本来是神的方式,这是对神话母题的仪式性效仿。在连续叙事方面,Ashurbanipal时有著名的猎狮浮雕。狮子出现很多次,在时间上把敌人的死亡过程扩大。亚述后期征战和狩猎的题材用了用同样的图像语言。这种叙事模式和仪式功能的互通,在伊利亚德认为,时间是有密度的。周期性的再现、重复、永恒的在场,是三大巫术宗教时间的标志。最早的连续叙述都是用来记录仪式事件的。后来被引入了历史事件,使得历史事件有了仪式事件的时间感,有了永远的循环的在场的方式。
通过贾妍老师的阐释,展示了这两组图像背后的观念和古代亚述王国四海会同的帝国景象。贾妍老师最后引用了一个比喻,我们常常面对的材料都是物质性的,只能看见乐器却看不到乐音。而艺术史学者的任务,就是通过自己眼光的投射,让古代的东西不仅可以说话,而且可以“歌唱”。
评议人郑岩教授与贾妍老师
在随后的对谈中,各位老师表示十分震撼。郑岩教授认为贾妍老师以非常巧妙的角度展示了“什么是美术史”。美术史的研究是物的本身,不完全是过去的历史;美术史也不仅关注物质性,同时注重精神性。同时提出反思:在同期的中国是否有类似的图像叙事的模式,又该用什么样的语汇来表达?李零教授表示亚述浮雕的军事装备令人印象深刻,古代文明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杀戮性表现;研究中使用的空间视角非常有启发。
贾妍老师回应,亚述人确实常以杀戮的方式向神致敬。如果埃及是以不变应万变,亚述像是万变不离其宗。贾妍老师表示,她在努力通过图像的形式,去追寻古代文明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