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雅集25】刘涛:习字·学书·作书——以古代书迹、书家为例

发布时间:2019-11-20

 

20191120日下午,静园雅集第二十五期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举行,主题为·学书·作书——以古代书迹、书家为例。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刘涛主讲,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刘石主持。

 

古人自童年开始读书,毛笔字的学习是每日都必须进行的功课。书法作为文史学习的一种爱好,从习字、学书直到作书,始于童年,经历少年,跨进青年,直至老年。书法艺术的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付出十几、二十几年的功夫。在本次讲座中,刘涛老师以《书法学徒记》为基础,围绕字如何才是写好的学书疑惑,以习书、学书和作书为主题,通过对古代书迹和记载的研读,探讨书法艺术学习的过程中的重要段落。

 

书法的创作,一支笔一页纸就可以完成,但书法艺术的学习,却足以贯穿人的一生。学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书法是一门终身研究的技法。讲座伊始,刘涛老师首先对书无百日工的说法给予肯定。唐朝书家徐浩首先提出书无百日工的说法,批评书法速成说是悠悠之谈。书法作为美化文字的书写技艺,练就基本功需要十多年功夫,绝非三年五载就能速成。清朝书家杨宾也言:百艺率三年可成,独书用毕生之力

 

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笔势论》敦煌残卷

书写的功夫,一是用笔,二是结字。在典籍中,习字、学书、作书常被不加区分地混用,刘涛老师则认为它们是书法学习由浅入深的不同阶段。刘涛老师首先针对习书学书两个阶段的差异进行分析。《张家山汉墓竹简·史律》传达出三个主要信息。第一是入学年龄,史、卜子年十七岁学。史、卜、祝学童学三岁,学吏的史学童入学年龄通常在十七岁,学三年,仍称学童;第二是考试科目,学佴将诣大史、大卜、大祝,郡史学童诣其守,皆会八月朔日试之,识读《史籀篇》,能够诵五千字以上的史学童可以为吏;第三则是录取标准,()以八体试之,郡移其八体课大史,大史诵课,取最一人以为其县令史,殿者勿以为史。三岁一并课,取最一人以为尙书卒史,学三年后,经过两门考试,第一名是县令史,最后一名不得为吏。《史律》中规定的学童入学年龄,暗示了学习的不同阶段。学吏的史学童在十七岁之前不是白丁,具有基本的识读文字、书写文字的能力,相当于初学的习字阶段。入学后学习八体的过程,是学书阶段。通过学童书写能力参差不齐的结果看,书写的过程往往比识读的过程难度更大,周期更长

 

不仅是史学童,在书家中亦是如此。王羲之虽未留下个人叙述,但是从相关文献记载中可以发现,王羲之童年随卫夫人习字。十六岁转师叔父王廙学书,至二十二岁,不及庾翼、郄愔。三十多岁才得到首肯。而文征明幼时拙于书书法不及人,遂刻意临学。董其昌少时知其书法不佳,在《画禅室随笔》中也强调了吾学书在十七岁时。当代书法家启功,六岁入家塾,十一岁见《多宝塔》略识笔趣,二十岁得赵《胆巴碑》习之略久,其后杂临碑帖。作书阶段,其实仍在学而时习之。唐朝书家徐浩说,书法宜白首攻之;南宋陆游晚年退居家乡,《冬日》诗曰:午窗弄笔临唐帖,夜几研朱勘楚辞;晚明书家董其昌说:吾乡陆宫詹(陆深),以书名家。虽率尔作应酬字,俱不苟且,曰即此便是学字,何得放过’”;王铎自道: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学书过程的线索,学书是一个练习过程,并不是速成的百日工,习字阶段作为书写训练的基础阶段尤为重要。

 

赵孟頫《胆巴碑》

刘涛老师指出习字阶段的目标,主要是训练基本的用笔方法,学会按笔顺构建汉字框架,把字写得端正。习字阶段自古相传的学习方法主要有两种方式:临主要是对帖移写,摹则是用纸覆于帖上影写。从发生的角度看,临是早于摹的。临与摹两种方法各有长短,临写多得古人笔意(笔势),易失古人位置(结构);摹写易得古人位置,多失古人笔意。习字阶段始于幼童,初识文字,习字进展慢,因此要从描红字-写影本-摹帖-临帖逐步进展,提高学童的习字效率,所以将摹的方法细化为循序渐进地的三个步骤。刘涛老师表示了对当下书写情况的担忧,在古代,最初的审美训练从习字开始,习字是学会基本的书写功能的基础,也是基本的审美训练。而当下,电脑的普及导致了书写动作的取消,手写汉字的协调性逐渐减弱,导致手与汉字的联系逐渐瓦解,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现象。

 

刘涛老师

学书作为习字阶段的一个跃进,是练字的成长壮大期。一般人大约在17岁后转入学书阶段,这个阶段,已有习字阶段打下的基础,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训练日渐深入,控制力由弱转强,视野逐渐开阔,认知力不断提升,因而进步显著。从学书到作书的转变,是破茧成蝶的华丽转身。仍以王羲之为例,他十六岁学书,用时十余年,三十岁才得到首肯,四十岁之后写出新妍的今体书法。从习书到作书的三段功夫,初段要专一,次段要扩大,三段要脱化,唯此才能从笔底迸出天机,臻于不缚不脱之境。古人实用书写的基本能力,大抵在习字学书两个阶段筑基,30岁左右才学有所成,转入自运的作书阶段,王羲之、颜真卿、米芾莫不如此。通过对颜真卿、米芾等大家的古迹研习,刘涛老师指出,书写动作决定形态,根据古人的字帖学习笔法,完成结构的完整。书迹是书写动作的记录,书写动作含有用笔技法,或者说,用笔的技法由书写动作来实现。临摹古人法帖,是追踪古人书写动作的便捷之法。由摹写名迹的形态追踪古人的书写动作,由书写动作学习动态的笔法。

 

本场雅集的最后,刘涛老师通过现场创作,与在场师生就书法的临摹、创作进行充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