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西学在中国


“西学在中国”是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凝聚议题之一。从明清时期中西交流与碰撞,到近代新知与共和的兴起,直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立基,皆说明西学东渐以及当今全球化历史进程,为中国文明发展提供了新的背景和格局。如何从思想和历史、观念和经验之关联的多重维度,追溯和清理中西文明遭遇交融的不同历史,如何完整深入地检视西方文明自古典到中古,从近代政治转型到当今社会情态整体发展路径,及其自身复合构造的文明化过程,需要多学科交汇贯通,发展出学术研究的广域视野,以及最为本质的问题意识。



热点活动报道


“文明之间:欧洲文明的多元性”系列讲座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一直关注多文明的互动与比较,希望在全球的历史视野下,将多文明的互动变迁作为基本关注面向,突出文明之基础构造和发展历史,特别是文明间的交互作用地带所引发的文明转型问题。为呈现不同文明之间物质性或精神性的复杂关联,文研院三年前策划推出一个长系列讲座,持续数年,以“文明之间”为总题,但又每期各有侧重。


该系列讲座的第三期在2021年的春秋两个学期中推出,主题为“文明之间:欧洲文明的多元性”。“欧洲”当然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经历数千年来大规模的人群迁徙、民族融合,宗教与文化的内部整合,欧洲自我想象的版图也经历了分裂、重塑。而在波澜壮阔的历史变动中——聊举几例,希波战争、罗马分裂、蛮族入侵、十字军东征、海外传教与殖民扩张——欧洲又处在与外部世界无时不在的对立、争斗与交融中。


这种对立与融合的逻辑,塑造了欧洲古今文明的多重面貌。欧洲既排斥着、对抗着他者,同时又将远方吸纳和包容进自身,借由异文明来重新发明“古典”与“传统”。这里的对视是相互的:欧洲对远近文明有着悠久的认识与学习传统,而处在不同阶段的欧洲,也被诸文明所认识、记录、描绘。希腊所经历的“东方化”改造,骑士文学中的阿拉伯元素,启蒙思想中的中国镜像,后结构主义背后的独立与解殖浪潮……


通过这个系列讲座,主讲人将借由自身的研究,深入欧洲文明的某个特定时段与特定主题,并展开欧洲与其他文明相互构造、关联、嵌入与映照的历史过程。其中,我们又特别关心在宇宙观、思想与观念构造、文明论等精神层面的互通。


第一期系列讲座于2019年春秋两个学期中推出,主题为“文明之间:交融与再造”。首期系列讲座聚焦亚欧大陆的古典文明,在对文明的历史学、考古学和民族学观察中,揭示文明的多元性和复合性。去年九月以来,我们在疫情中推出了该系列的第二期,主题为“文明之间:现代世界的多重构造”,从中东到南亚、东亚以至非洲、拉美,我们希望呈现亚非拉地区古老文明融入现代的不同路径。



“史诗遗产与文明互鉴”系列讲座

2021年春季学期,文研院联合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共同推出“史诗遗产与文明互鉴”系列讲座,邀请国内外史诗研究专家结合古典学和口头传统研究,从多学科角度深刻解读人类史诗遗产。


史诗是一宗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它风格崇高、结构宏伟,卷帙浩繁,影响深远,在人类文化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世界上的许多民族都有史诗,著名的西方史诗有古希腊的“荷马史诗”、英国的《贝奥武夫》、法国的《罗兰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和芬兰的《卡勒瓦拉》等。今天所见以文字记录下来的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伊朗民族史诗《列王纪》等东方史诗,也早已蜚声全球。在东北亚、中亚、东南亚地区和非洲大陆上,至今流传着大量的活形态口头史诗。这些史诗往往生动记述着关于一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历史命运和重大事件,歌颂英雄主义精神,因而堪称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宝库和艺术源泉。中国是史诗蕴藏大国,三大史诗《格萨尔》《玛纳斯》和《江格尔》举世闻名。此外,中国北方民族中还流传着几百部英雄史诗;在中国南方,诸多少数民族中传承着大量形态更为古老的创世史诗、迁徙史诗和英雄史诗。


史诗链接了古代世界和当代世界,具有重大的文明互鉴和文化传承价值。文学艺术、语言历史和社会文化等人文社会科学诸多学科在史诗遗产研究领域有很多的共同话题。自2021年春季起,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史诗遗产与文明互鉴”系列讲座,邀请国内外史诗研究专家结合古典学和口头传统研究,从多学科角度深刻解读人类史诗遗产。→点击浏览系列详情



往期活动一览


文研讲座


1、【文研讲座13】李奭学:明清西学与文学

2、【文研讲座14】傅汉思:汤若望译《矿冶全书》(1556)——东西方大分流中的有用知识

3、【文研讲座26】米歇尔·赞克:中世纪行吟诗人——诗歌与爱情的诞生

4、【文研讲座27】沈语冰:塞尚、科学话语与早期电影——论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的绘画与视觉机制

5、【文研讲座32】格雷厄姆・默多克:再会马克思

6、【文研讲座34】瓦尔特·米尼奥罗:文艺复兴的隐暗面——全球殖民性与美洲的早期现代经验

7、【文研讲座35】冯象:约伯解放上帝——再论好人为何受苦

8、【文研讲座62】维罗里:马基雅维利的共和式自由理论

9、【文研讲座72】弗雷德·克莱纳:罗马肖像——真实还是虚构

10、【文研讲座73】傅无为:坚持,坚持下去!——阿比·瓦尔堡笔下作为自我心智画像的《马奈与意大利古代艺术》

11、【文研讲座73】傅无为:有障碍的摄影——瓦尔堡美国之行的图片

12、【文研讲座81】大卫•阿米蒂奇:启蒙运动的黑暗面——世界主义与内战

13、【文研讲座83】叶启政:韦伯之“理念型”中的方法论与认识论

14、【文研讲座85】约翰·基恩:米歇尔·福柯《性史》(1978)

15、【文研讲座89】王庆节:海德格尔与卡西尔——康德哲学的批判之批判

16、【文研讲座92】尤里安·尼达·罗姆林:结构理性——实践理性的一个哲学阐释

17、【文研讲座97】伊丽莎白·克莱门斯:公民捐赠——自发行动与美利坚民族国家的形成

18、【文研讲座101】赖建诚:科举与封圣——皇帝与教皇的优势独占竞争策略

19、【文研讲座102】Frédéric Brahami :法兰西共和理想的危机

20、【文研讲座121】王瑞芸:杜尚与西方当代艺术

21、【文研讲座126】应星:比较历史分析的源流辨析

22、【文研讲座130】乔治·夏勒:荒野的呼唤——六十年守护自然之旅

23、【文研讲座137-1】波特伦·谢弗德:欧洲如何崛起——经济知识在制度构建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24、【文研讲座137-2】波特伦·谢弗德:随机系统中的“价值转形问题”

25、【文研讲座137-3】波特伦·谢弗德: 经济学的普适性——现代经济学对古代欧洲资本主义形态的解释力

26、【文研讲座140】克里斯托夫•普洛夏松: 圣西门与欧洲思想之变

27、【文研讲座144】Glenn Most:怀疑者多马——看,触碰与信仰

28、【文研讲座147】Carlo Ginzburg:塑造人民——马基雅维利,米开朗基罗

29、【文研讲座148】于尔根·科卡:关于资本主义的纷争——一个历史学家的观点

30、【文研讲座149】吴国盛:希腊科学精神的起源

31、【文研讲座191】赵敦华:激情和理智的貌合神离——罗素来华一百年的旧闻新语

32、【文研讲座200】穆宏燕:波斯琐罗亚斯德教育古希腊早期哲学

33、【文研讲座201】韩琦:科学在行动:康熙时代欧洲科学在宫廷的传播

34、【文研讲座203】Yver Charles Zarka:卡尔·施密特或敌意的政治学

35、【文研讲座204】陈力卫:联系东西方的纽带——麦都思在十九世纪翻译史上的贡献

36、【文研讲座206】刘津瑜:早期罗马帝国平民人口流动——碑铭上的身份构建

37、【文研讲座210】彭小瑜:西方社会观念的旧与新——圣维克多修院的于格(1096-1141)论婚姻和家庭

38、【文研讲座215】Howard Williams:康德政治哲学中的殖民主义



文研论坛


1、【文研论坛22】洪堡理念与德国大学的历史发展

2、【文研论坛60】“中国现代文明语境中的马克斯·韦伯”国际学术研讨会

3、【文研论坛66】西学的中国形态:晚清以来的曲折路径

4、【文研论坛77】美学的历史化

5、【文研论坛78】萨缪尔森与辉格思想史观

6、【文研论坛81】学术的天职:韦伯与我们时代的对话

7、【文研论坛82】海德格尔与中国

8、【文研论坛87】基因编辑与科学伦理

9、【文研论坛89】追寻失落的幸福:网络时代重读奥斯汀

10、【文研论坛109】研究传统的孕育与涵化:葛兰言的学术世界

11、【文研论坛111】城邦世界的秩序演变

12、【文研论坛122】宗树人:人类历史中的葛兰言

13、【文研论坛126】个别与整全之间:荷马史诗的叙事

14、【文研论坛130】历史、制度与权力: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及亚里士多德的雅典历史书写

15、【文研论坛131】葛兰言及其遗产:汉学革命之后

16、【文研论坛139】孟德斯鸠与欧洲政治传统



未名学者讲座


1、【未名学者讲座01】易平:自由的海洋,还是封闭的海洋?——古典国际法视野下的海洋秩序   

2、【未名学者讲座05】孙飞宇:西斯廷的圣母与多拉的神隐——弗洛伊德多拉的案例研究

3、【未名学者讲座11】黄淳:品位之争——罗斯金《现代画家》的创作背景

4、【未名学者讲座25】张新刚:修昔底德论城邦内乱

5、【未名学者讲座26】吴天岳:西方哲学中的人文主义传统?——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哲学史反思

6、【未名学者讲座27】刘淳:图像中的叙事:会讲故事的古希腊瓶画

7、【未名学者讲座29】闵雪飞:弑神诗人佩索阿——读组诗《守羊人》第八首

8、【未名学者讲座32】卢白羽:进来吧,因为这里也有众神!——《智者纳坦》里的启蒙与宗教

9、【未名学者讲座35】段德敏:托克维尔论权威与自由

10、【未名学者讲座37】范晔:《堂吉诃德》中的伊拉斯谟“幽灵”

11、【未名学者讲座39】宁晓萌:绘画即历史——从梅洛-庞蒂的风格概念看绘画史研究

12、【未名学者讲座43】张卜天:《圣经》之书与自然之书——释经学与近代科学的兴起

13、【未名学者讲座49】纳海:灰尘的旅程——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与生活中的“洁净”

14、【未名学者讲座54】陈斯一:荷马社会与荷马道德——“荷马问题”再探

15、【未名学者讲座73】刘寅:查理曼与弃绝魔鬼——对加洛林改革的一项话语考察



文研读书


1、【文研读书03】绘画与视觉机制——《知觉的悬置》研读会

2、【文研读书08】休谟与启蒙运动——《大卫·休谟传》读书研讨会

3、【文研读书12】政治的魔力之手:《国王神迹》中的政治表象与心态史

4、【文研读书14】从母权制到现代新世界:人类历史中的女性、家庭与社会

5、【文研读书15】毕加索与立体主义——《毕加索传》研读会



文研纪念


1、【文研纪念01】纪念与传承:涂尔干逝世一百周年纪念研讨会



菊生学术论坛


1、【菊生学术论坛10】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与历史



邀访学者论坛


1、【邀访学者论坛】弗雷德里克•布拉哈米:“西方的疾病”——十九世纪法国社会思想对个人主义的批判

2、【邀访学者论坛】周颖:鸦片与19世纪英国文学

3、【邀访学者论坛】景跃进:政体与国情——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大一统”议题


大学堂


1、 “十九世纪美国的历史遗产”学术研讨会及对话会

2、学人访谈 | 剑桥学派与思想史研究——昆廷·斯金纳访谈

3、【讲座】施鲁赫特:对资本主义的分析——过去与当下

【讲座】施鲁赫特:法律社会学——涂尔干与韦伯的比较

4、【讲座】阿兰·迦耶:从马塞尔·莫斯到“社会科学中的反功利主义运动”与共生主义

5、【讲座】阿兰·迦耶:礼物范式——解析、应用和拓展

6、访谈 | 阿兰·迦耶:“我们恐怕进入了一个反向的极权主义时代”

7、【讲座】让-吕克·马里翁:笛卡尔——感受之思

8、【讲座】杨-维尔纳·穆勒:卡尔·施密特与“非自由主义民主制”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