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著名历史人类学家、台湾中研院院士王明珂访问北大文研院

发布时间:2022-06-03

应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文研院”)的邀请,著名历史人类学家、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王明珂先生于2022年3-5月抵京访问,担任文研院特邀访问教授。3月28日,王明珂先生结束近一个月的集中隔离与健康监测,正式到访文研院,受到文研院全体同仁、同期邀访学者的热烈欢迎。他也是自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到访文研院的首位台湾学者。

 

王明珂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历史人类学者,他在学士与硕士阶段接受史学训练,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时建立其考古与社会人类学基础。1994年开始长期从事结合史学与人类学的青藏高原东缘村寨人群之研究。他由多点移动之村寨田野研究入手,深入了解历史记忆、族群认同与人类生态之间的关系,然后藉此重新思考古今中国之历史记忆、族群认同与人类生态长期变化,并以此说明华夏与其边缘共生、互动且经过近代变迁而形成当代中华民族的过程。他的研究成果在海峡两岸学界均有重要影响,2014年当选台湾中研院院士,2017-2020年曾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亦曾任北京大学第七届费孝通先生纪念讲座(2019)主讲人。

 

4月13日晚,“文研讲座”第246期“三星堆的启示——历史与文明反思”在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B102报告厅举行。讲座由王明珂主讲,历史学系罗新教授主持腾讯直播观看量达2200人。讲座开始前,文研院院长邓小南向王明珂教授颁发特邀访问教授聘书。

 

文研院院长邓小南向王明珂教授颁发聘书

 

这场讲座探讨文明议题,其主旨并不在三星堆文明本身,而是其引发的我们对于人类历史、文明和社群认同的反思性认识。反思是不断地认识与弥补缺失的过程,是对自我的深刻认知。文明常被指向上层和尖端的、人类物质与精神创作的卓越成就。以此对文明兴衰的关注,忽略了文明的底层。王明珂教授提出,文明当被视作一种人类生态,是环境、生计、社会、文化的综合体。文明建立在权力、财富皆集中化、阶序化的政治社群国家或帝国之上,这其间人们如何利用并开拓环境领域,如何实行生产、分工与交换,如何建立各种社会群体区分及其权力关系,如何以宗教、道德等文化让人们各安其分,以巩固人类生态体系,这些都是值得关怀的。

 

王明珂教授在讲座现场

 

4月27日晚,“文研讲座”第246期第二讲二体B102报告厅举行,主题为“走向文明的历程——原初社群观点与假说”。讲座由王明珂教授主讲,社会学系王铭铭教授主持。

 

什么是文明?文明认同群体与人类其它认同群体,如族群、地域与国家社群有何关系?在此方面,新石器时代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最能表现文明的本质及其区域特色。过去青藏高原东缘山间多元社会与历史记忆为此提供了难得的民族志材料。王明珂教授借此提出人类进于文明的假说:新石器时代晚期,部分人群自血缘与空间认同如一的“原初社群”中走出来,以祖先血缘记忆结为新的社群并彼此奥援,形成有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分的早期国家,并让其它广大原初社群及其人群成为农村与农民。讲座将文明视为整体人类生态,也让我们关注文明的基层。

 

讲座现场

 

王明珂教授的两次学术讲座,吸引了众多北大学子前来聆听,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台阶上也坐满了听众。讲座结束后,王明珂教授还与到场学生热烈互动,亲切交谈。

 

讲座后,王明珂教授为现场听众签书

 

5月12日下午王明珂教授以“毒药猫传说:神话、历史与现实”为题作内部报告首次分享了自己由硕士论文开启并延续至今的羌族研究过程。接着,王明珂教授讲述自己的田野经历,由环境、生计、社会、文化组成的人类生态来介绍羌族,进而报告他对羌族村寨人类生态中的毒药猫(传说与社会现实)之研究。参与报告会的第十二期邀访学者、历史学系罗新教授就毒药猫理论、宗教与社群关系、弟兄祖先历史记忆等话题展开多角度热烈讨论,探讨一直延续至报告会结束仍意犹未尽

 

报告会结束后,学者们留在走廊里继续讨论

 

访问期间王明珂教授指导文研经典阅读期“敘事功能(Narrative Function)”读书会与北大社会学系田耕、教育学院王利平两位青年教师联手,带领历史学系、社会学系、教育学院、元培学院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史記》中華書局點校版此外,王明珂教授参加“《史记》的考古学阐释”恳谈会旁听“文研论坛”第158“三星堆文化与三星堆国家”等学术活动

 

王明珂教授领读“叙事功能”读书会

 

5月19、21明珂教授应文研院之邀,通过线上平台接受口述史专访访谈中,王老师以个人著述生涯为主线,细致地回忆了不同时期的研究与田野调查经历并以人生史为切入点,谈及对近几十年海内外学界的变化及他对于人类学未来的展望和期待。

 

疫情期间,王明珂教授与田耕副教授、

王利平副教授网络连线接受访谈

 

回顾访问北大的两个月,从初到北京后长达一个月的酒店隔离,驻访文研院后积极参与各类学术活动午后的雅聚闲谈、读书写字我们似乎总能在不经意间看到王明珂教授身上为学、为人的严谨与谦和,学者大家的风范与格局令后辈敬仰

 

五月上旬,新冠疫情形势逐渐严峻,校园实行封闭管理。无法开展线下学术活动走出校园开展田野确实给第十二期邀访学者的驻访生活留下不少遗憾;但也有更多的感动和内心的收获。年龄不同、领域不同的十七位学者朝夕相处:平日里的相互问学、畅快交流给二院带来勃勃的新意与生机;“困学”日子里的相互支撑,鼓励与坚守也激发出更强烈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这份认同与归属正是文研院所追求的“服务学术、服务学者”的目标,也是我们致力于为学者打造、守护的一座坚实可靠的精神家园。

 

全体第十二期邀访学者与文研院工作团队“线上团聚

 

访问接近尾声时,王明珂教授向文研院赠书《史语所旧档文书选辑》并在留言本中写下赠言。5月30日,文研院为即将离院的王明珂教授举行了简短的欢送会,全体第十二期邀访学者及文研院工作团队通过线上平台参加邓小南教授感言:“王老师主编的《史语所旧档文书选辑》不仅缅怀了前贤,也激励着后人。因为有北大精神、有史语所的榜样在前让我们知道在波动艰难的情况下,学术要如何坚持。”

 

王明珂教授赠书《史语所旧档文书选辑》并留下赠言

 

本学期末,文研院即将送别第十二期邀访学者。我们希望通过“涵育学术,激活思想”吸引更多的朋友往来,能有更多的“源头活水”灌注在北大。同时,物理的距离并不能将学人之间的情谊阻隔。文研院将提供“云端会议室”连接身处各地的学人朋友;并积极通过线上平台发布前沿的学术讯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文研院将一直是学人朋友心思徜徉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