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文研院举办2023年春季学期首次青年学者漫谈会

发布时间:2023-04-18

4月13日,文研院组织的2023年春季学期首次青年学者漫谈会(总第八场),在静园二院111会议室举行。北京大学中文系李成晴、张学谦,教育学院郑蕾,社会学系张哲、林叶,历史学系毛亦可,外国语学院廉超群,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姜佟琳及历史学系叶炜教授、文研院常务副院长渠敬东、副院长杨弘博、院长助理韩笑参加。



文研院青年学者漫谈会在111举办,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姜佟琳老师发言


在漫谈自由的氛围中,各位青年学者打破学科壁障,分享科研一路走来的经历,探索彼此学问方向的共同话题,互通有无,碰撞思想。张哲老师回顾自己从中文系到政治学再到社会学系的求学工作历程,盛赞文研院提供的,校内外跨院系交流合作机会的制度和平台。毛亦可老师从明清时期乡绅参与地方事务的制度化考察,回顾从经济学到经济史再到制度史的研究道路选择,在这一历程中,跨学科不仅是学术视野,更是当下青年学者颇具普遍性的人生路径。姜佟琳老师从社会心理学出发,谈及人文社科不仅与其专业方向研究视域交叉颇多,更为其理工科基础的实证研究提供灵感来源。廉超群老师讲到其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缘起,留学经验让他认识到语言不只是听说读写,更负载着丰富的社会政治意味;结合阿拉伯之春以来的见闻,廉老师尤为关注中东局势中政治符号性表达和传统符号意识形态化背后的机制。张学谦老师详述其所属文献学学科,其中版本目录学、经学研究方向及其关注的东汉“纬书”研究,深感自己受惠于文研院平台,尤其是“书志学和书籍史系列”活动。李成晴老师是文研院2022年秋季学期邀访学者,于今年加入北大中文系,他对文献学从体例、时代等角度加以解释,在此基础上提出考察文集之消失的必要性及其背后文章之外文化、风俗、社会心理方面的研究。郑蕾老师从美国STEM教育改革说起,点明其中个人差异与共同体之间的矛盾,并指出中国教育改革从本土教育经验挖掘对世界开展理解和经验化用的迫切性。林叶老师回顾其政治人类学研究,在考察中国30年来城市化牵动的家庭家庭内部关系乃至家庭空间变迁的过程中,她受惠于本科哲学系严格阅读训练,并在反思中,希望以此作为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学习研究范式的补充。



教育学院郑蕾老师发言


支持青年学者本就是学术沉淀并涵育的过程之一,文研院期待将不同领域的青年学者凝聚起来,营造多学科交流、互通有无的学术环境,让自由、开放的学术环境滋养年轻一代的学者,产生思想的激荡。



撰稿:毛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