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邀访学者孙靖国、陈浩谈“我为什么研究古代地图”、“我为什么要研究突厥学”

发布时间:2023-09-29
2023年9月28日下午,文研院第十五期邀访学者内部报告会(第三次)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111会议室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孙靖国老师作“我为什么研究古代地图”主题报告;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陈浩老师作“我为什么要研究突厥学”主题报告。同期邀访学者黄克武、周雪光、欧珠次仁、何平、孙卫国、王宇洁、邱忠鸣、范广欣、毛秋瑾、郑小威、张达志、朱晓峰、李子捷、汤志波、王子奇,文研院院长杨立华、副院长段德敏、副院长阎天、院长助理韩笑出席并参与讨论。

孙靖国老师从自己的相关研究经历谈起,介绍了古地图的学术价值。中国现代地图学史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肇端时期、学科体系建立时期、全面发展时期。近十年,相关研究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古地图作为历史文献有两个层面的研究:一是对古地图本身的研究,二是以古地图作为史料的研究。前者较为小众,属于地图学史领域;后者可贡献于政区沿革、自然地理变迁、军事与战争等多个领域,是古地图的学术价值的扩大。对于其学术价值,孙老师认为,古地图是历史信息的补充,并且由于图像的直观性与冲击力,古地图有助于现场感氛围的营造。随后,孙老师还指出了当前古地图研究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分享了近期的相关工作与思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孙靖国副研究员


陈浩老师首先讲述了自己从本科开始逐渐进入突厥学领域的经历。随后,陈浩老师分享了自己在突厥学研究中的方法和侧重。他主张突厥研究要祛魅,只有把历史问题研究透了,了解事实真相之后,对现实问题的处理才会游刃有余。此外,他还专注于经典文本的研究,并积极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例如德国的概念史、全球史等等。最后,陈浩老师指出了突厥学或者东方学对于当下学术生态的三个价值:第一,东方学是中国学者能够为国际学界作出原创性贡献的少数人文领域之一,中国的突厥学者有着自己的汉语优势;第二,东方学的尽头是全球史,全球史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我们能够书写一部没有欧洲参演或者欧洲只是配角的历史剧;第三,中国学术存在“路径依赖”问题,而突厥学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关注“他者”的可能性。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陈浩副教授


两位老师的精彩分享引起了在场学者的积极讨论,本次邀访学者内部报告会也在热烈的研讨之后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