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文研院召开“数字人文”建设与发展恳谈会

发布时间:2016-12-14


20161214日下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召开数字人文建设与发展恳谈会。文研院院长邓小南、北京大学图书馆信息化与数据中心主任崔海媛,中心成员罗鹏程与王昊贤,国际合作部韩笑、李雨澄以及CBDB项目管理尹航出席会议。

 

邓小南院长首先对各位的来访表示欢迎。她指出,数字人文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对于许多学校和学者来说还比较陌生。此前一些这方面的努力,譬如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哈佛大学与台湾中央研究院三方的合作项目中国历代人物传记China Biographical Database Project以下简称CBDB)就是一次跨越国家界限与学科界限、持续时间较长的尝试,这其中有一些瓶颈有待突破,也有经验值得吸取。北京大学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各部门在数字人文领域已有相当积累,召开此次恳谈会旨在加强沟通,为下一步整合资源打下基础

 

图书馆信息化与数据中心主任崔海媛表示,北大图书馆迄今为止已经做过很多数字人文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譬如和社科部合作的区域研究,包括基于地图做的许多可视化展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崔主任认为,哈佛大学在跨学科应用上处于领先地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同时也指出,北大图书馆处在一个转型期。近年来图书馆的借阅量呈减少趋势,但网上电子资源的检索应用大大增加。面对数字时代新科技的冲击与影响,北大图书馆正在考虑自己的角色变化,做出了许多新的调整。一是做出了许多新的应用,如北京大学学术成果生态系统,它通过和科研系统密切结合对老师的学术成果做自动获取;另一个则是对出版物的网上发布,尤其是对一些尚不具备网上发布能力的校内出版物进行资源整合将成果发布在网上

 

崔主任还特别提到,从数字专业方向看学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汇集点。指出北大正在以哈佛的open scholar为依据建立一个北京大学学者主页Scholars@Peking University,力求把教师的学术生平,学术出版成进行整合,并希望未来可以和其它系统对接,自动更新资料。这一项尝试不仅体现了技术上的进步,更蕴含着图书馆思想观念与出发点的转变,即从被动的作为资源汇集平台主动提供服务的转变。除此之外,北大图书馆数字人文方面的进展还体现在:信息化与数据中心的建立古籍图书馆对古籍的数字化整理特色资源中心等。崔主任强调,北大图书馆在技术上是有信心的,目前方法和技术都不再是局限,他们急需的恰恰是各方对他们的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学生尹航是CBDB项目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他也借此机会介绍了CBDB的发展、特点、突破与瓶颈。他指出,CBDB目前能够产生的意义主要有三点:一是在一般意义上作为人物词典使用,二是在较多例证才能回答的问题上,直接得出一些基本印象,三是作为个人研究的起点。而对于CBDB目前存在的问题,尹航也直言不讳地指出,问题主要是资料来源和工作流程产生的数据分布时段与侧重层面的不同以及重复人物问题 。通过长时间在项目中的参与反思,尹航指出,人文学者和数据专业的合作至关重要。

 

谈到需求,邓院长认为,数字人文领域值得做的事情还很多。她指出,文研院是一个跨学科平台,并不针对单一学科,因此任何学者都不可能把握得住所有领域,也就需要借助先进手段。以目前文研院推进的五个凝聚性议题为例,早期中国与中华文明就包含了考古,历史,古文字与古文献、思想史等学科领域,而社会转型则是从春秋战国到当下有所涉及,且转型有制度上的、思想上的、经济的、法制的转型等等,涉及的面很宽。邓院长也指出,在文研院这个平台,有许多原本通过凝聚而产生研究成果最后却被分散地发布到了不同的地方,这是有待改变的一个现状

 

邓院长强调,学者们需要视野上的刺激带来思想上的刺激,以广泛的、高质量的成果搜罗为基础,视野才能得以开阔。立体的平台。邓院长表示,文研院需要北大图书馆的帮助来对以前的研究视野上产生根本冲击,文研院与北大图书馆在数字人文领域有很多具体的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