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中国现代学术的精神、制度与文体——陈平原“学术史三部曲”研读会

发布时间:2020-10-22

“20世纪中国文学与学术”系列研读会



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与学术的关注,向为中国现代学术之大宗。“五四”一代学人即高度肯定“现代生活的学术价值”。而在当代知识格局中,对于“20世纪中国”的理解与把握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几代北大学者在这一领域累积形成了重要的学术传统与经验。值此北京大学中文系成立110周年之际,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文研读书”活动,特发起设立“20世纪中国文学与学术”专题,围绕一批北大学人新近出版的研究著作,进行系列研读,既是向筚路蓝缕的探寻者致意,更期待在相关议题上做出新的追索。“中国现代学术的精神、制度与文体——陈平原‘学术史三部曲’研读会”为这一系列的首场活动。




【文研读书21·“20世纪中国文学与学术”系列】

中国现代学术的精神、制度与文体——陈平原“学术史三部曲”研读会


时 间:

2020年10月22日(周四) 14:00

主讲人:

陈平原(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

主持人:

吴晓东(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与谈人:

刘   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解志熙(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欧阳哲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杨联芬(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   风(北京大学中文系长聘制副教授)

贺桂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孟庆澍(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季剑青(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张丽华(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陆   胤(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李浴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学术的建立,及其精神、制度与文体问题,不仅是中国现代学术史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且攸关如何理解中国思想、文化、文学与教育的现代转型。陈平原教授历三十年之功写就的“学术史三部曲”——《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作为学科的文学史》与《现代中国的述学文体》——系统清理与回应了如是话题,既是“辨证学术,考镜源流”的求是之作,同时也包含了他的独到发现与思考。在1990年代以来学界的“学术史转向”潮流中,陈平原“学术史三部曲”彰显了一代学人的求索之路。


此次研读会以陈平原“学术史三部曲”为对象,一方面总结与反思晚近三十年学术史研究的经验与问题,另一方面也期待由此展望现代中国研究的新方法与新方向。


主讲人


陈平原,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主要研究领域有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现代中国教育及学术、中国小说史、中国散文史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千古文人侠客梦》《小说史:理论与实践》《中国散文小说史》《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明清散文研究》《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当年游侠人——现代中国的文人与学者》《当代中国人文观察》《图像晚清——<点石斋画报>之外》《“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老北大的故事》《大学何为》《大学有精神》《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大学新语》《作为学科的文学史——文学教育的方法、途径与境界》《作为一种思想操练的五四》《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清画报研究》等著作三十余种。


报名方式


本次研读会为线下活动,开放有限旁听名额。受疫情防控影响,仅限北京大学校本部在校师生报名。如需报名,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报名问卷并于10月20日24:00前提交。


报名二维码: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中文系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协办单位:


《探索与争鸣》杂志社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