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吴欣:从琐罗亚斯德教到水神崇拜——阿契美尼德时期中亚地区的宗教与信仰

发布时间:2023-04-18


“文明的源与流”系列讲座之五·文研讲座289


从琐罗亚斯德教到水神崇拜

阿契美尼德时期中亚地区的宗教与信仰



时 间:2023年4月18日(星期二)19:0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 208会议室

主讲人:吴 欣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评议人:朱玉麒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主持人:贾 妍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副教授


内容提要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阿姆河宝藏是阿契美尼德波斯帝国时期(公元前6世纪至前4世纪)最重要的窖藏之一。该宝藏包含大量黄金制作器物,其中一些金牌被认为是琐罗亚斯德教的遗物,因而学者们普遍认为阿姆河宝藏或为某个特定神庙供奉物。然而,由于原始出土语境的缺失,阿姆河宝藏的相关研究始终难以突破。关于该宝藏的来源、功能等最基本的问题也尚未得出公认答案。本研究对宝藏器物进行深刻解读,发现阿姆河宝藏肯可能来自不同性质的神庙,包括琐罗亚斯德教的圣火庙和供奉阿姆河神的水神祠。本研究结合近年来进行的中亚文献和考古发掘及相关研究,进一步分析公元前五至前四世纪中亚地区的宗教情况。研究发现这一时期在中亚琐罗亚斯德教与其他宗教共存,阿姆河宝藏中汇集的文物实际上来自不同宗教所属神庙,体现了多种(包括游牧民族的)宗教传统,在阿契美尼德时期或希腊化早期的危机时期被收集和掩藏,直至两千年后方被发现。


拓展阅读



吴欣 | 帝国印记: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在中亚的统治

(点击图片,跳转阅读)


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中亚完全融入了古波斯帝国庞大的管理体系。中亚聚落和宗教建筑的分布、遗址内部结构和居住史等,都体现了阿契美尼德帝国在中亚实施了实质上的统治。这种统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亚的景观和社会经济生活,在政治制度、管理工具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该地区国家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并为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极为重要的物质基础。




主讲人简介

吴  欣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艺术史系,先后学习中国考古学和古代近东考古与艺术,并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纽约大学、以色列奥尔布莱特考古研究所、宾夕法尼亚大学等机构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古波斯帝国、东西交通史与中西文化交流,长期活跃在阿契美尼德帝国研究和中亚考古的学术前沿。吴欣拥有丰富的欧亚考古田野经历,曾在埃及、伊朗、以色列、俄罗斯、保加利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阿富汗等国家从事田野考古调查工作和博物馆藏品研究。她自2009年以来主持的科泽尔台培项目(Kyzyltepa Project,乌兹别克斯坦)是第一个由中国学者主持的中亚考古项目。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