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法国哲学家巴迪欧(Alain Badiou)在《新左翼评论》(New Left Review)上发表文章《法国哲学的探险》(The Adventure of French Philosophy),提出20世纪下半叶法国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继古希腊哲学、德国古典哲学之后第三个哲学的黄金时代”。这个讲法肯定不无争议,但不争的事实是当代法国哲学特征鲜明,自成一体,充满活力,影响深远。所谓的法国哲学的“法国性”特质常常被英美哲学、德国哲学和其他地区的哲学质疑,但也正是这些被质疑的“法国理论”作为过去半个世纪最活跃的思想运动,影响波及全球,从巴黎到东京从孟买到里约热内卢。如今,创造了法国哲学盛世的那些思想大师们纷纷谢世,这场思想运动也已趋于尾声,这是对它进行一个反思性回顾的时刻。我们文研院推出“当代法国哲学”的系列讲座,旨在以通识的形式介绍当代法国哲学的思想成就,总结过去四十年中国学界对当代法国哲学的研究现状,并期待它继续推动我们思想界对当下的各种焦点问题进行持续的探讨、对话与论争。
本系列旨在全面回顾当代法国哲学的经典人物,第一期推出四讲,分别是从事权力分析的福柯,从事欲望批判的拉康,一对挚友列维纳斯与布朗肖。

文研讲座373
“当代法国思想”系列讲座(一)
晚期福柯的问题域
知识考古学与权力谱系学之后的福柯
时 间:2025年4月21日(星期一)14:0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主讲人:张 旭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教授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邀访学者
主持人:张 锦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研究员
内容提要
福柯(Michel Foucault, 1926-1984)逝世已经四十年了,他在六十年代的知识考古学和七十年代的权力谱系学在进入中国后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对我们的思想与学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相比之下,《规训与惩罚》(1975)之后“福柯最后十年”的晚期思想却未能产生什么思想效应。这到底是为什么?是福柯从激进左翼的立场转向保守的犬儒主义了吗?晚期福柯哲学探索的问题域到底是什么?它在何种程度上超出了知识型、话语和权力—知识关系这些概念?它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什么样的新方法论,又为我们提供了何种类型的新批判理论?在当今时髦的各种议题论争之中,在各种学术话语的竞争中,福柯哲学是否还有充足的思想潜能?

▴
当代法国哲学家群像
(点击图片可阅读巴迪欧撰写的
《法国哲学是希腊哲学和德国哲学后第三个黄金时代》)
主讲人简介

张旭
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外国哲学教研室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学者。法国哲学学会、德国哲学学会、中国现象学学会、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福柯哲学与当代法国哲学、海德格尔哲学与现象学、巴特神学与二十世纪新教神学。著有《卡尔•巴特神学研究》(2005)、《上帝死了,神学何为?——二十世纪基督教神学基本问题》(2010)、《礼物——当代法国思想史的一段谱系》(2013)。主要论文有“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思想的起源、含义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7)、“福柯在中国(1989-2019)”(《跨文化研究》第8辑,2020)、“什么是Homo Sacer?”(《基督教文化学刊》,2021)、“新旧政治神学:莫尔特曼与施米特”(《基督教文化学刊》,2023)、“走向‘雅典与耶路撒冷’之耶路撒冷:论犹太政治神学”(《犹太研究》第22辑,2023)等。
“当代法国思想”系列讲座预告
“当代法国思想”系列讲座(二)
拉康论“爱”
时 间:2025年4月28日(星期一)14:0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主讲人:吴 琼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吴玉章特聘教授
“当代法国思想”系列讲座(三)
列维纳斯论时间
时间就是与他者面对面
时 间:2025年5月12日(星期一)14:0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主讲人:马元龙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教授
“当代法国思想”系列讲座(四)
夜间对话
布朗肖与海德格尔
时 间:2025年5月26日(星期一)14:0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主讲人:尉光吉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 副教授
主 办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