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研读书68
《朱启钤年谱长编》座谈会
时 间:2025年6月13日(星期五)14:3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引言人:李楚君
《朱启钤年谱长编》作者
主持人:韩 策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长聘副教授
与谈人:章百家
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副主任
唐晓峰
北京大学城市环境学院 教授
尚小明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马忠文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研究员
李在全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研究员
戴海斌
复旦大学历史系 教授
季剑青
北京大学中文系 长聘副教授
裘陈江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副教授
路 伟
浙江古籍出版社 副总编辑
内容提要
朱启钤(1872—1964),字桂辛,号蠖园,祖籍贵州开阳,生于河南信阳。早年凭借捐纳步入仕途,后任京师译学馆监督、京师内城巡警厅厅丞等,参与建立近代教育与警察制度。辛亥革命后,入北洋政府担任交通总长、内务总长,创建了中国首个对公众开放的公园“中央公园”,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博物馆“古物陈列所”,推动北京城现代化改造工程,主持北戴河海滨的保护与开发。在退出政坛后,朱启钤潜心致力于传统文化研究与保护,尤以营造学和工艺美术领域贡献卓著。他创立了中国营造学社,发现并整理宋代建筑经典《营造法式》,奠定了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学术基础,同时开启了现代中国文物古迹保护研究事业,在海内外都具有深远的影响。著作有《蠖园文存》《哲匠录》《存素堂丝绣录》《丝绣笔记》等,并保存、整理、刊印了大量珍贵文献,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学术遗产。

▴
李楚君著《朱启钤年谱长编》
浙江古籍出版社,2025年
《朱启钤年谱长编》首次系统梳理其近百年人生轨迹,依托朱氏家藏未刊手稿、公私档案及往来信札,还原一位“被遗忘的近代化先驱”如何以实业救国、以学术传世。从开辟中央公园、规划北戴河海滨,到抢救《营造法式》、编纂《黔南丛书》,本书不仅是一部个人传记,更是一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微观史。
借年谱出版的机会,北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特组织本次座谈会,邀请《朱启钤年谱长编》的作者及近代史、北京城市史、学术史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就朱启钤先生的生平、事功、所处时代与交往人物以及年谱的编纂,展开讨论。文研院还依托朱启钤先生的稀见文献,举办展览,详情如下。
注:14:00-14:30《朱启钤年谱长编》作者李楚君女士将现场导览“朱启钤稀见文献展”,座谈会14:30正式开始。
朱启钤稀见文献展
本次“朱启钤稀见文献展”以朱启钤相关手稿为核心,围绕其家庭生活、政务活动与学术研究等多个层面,呈现这位政治家、实业家、营造学家在近代中国政治、文化、学术等领域的重要地位与影响。

▴
朱启钤像
展品包括首次公开展出的朱家旧藏手稿,其中有朱启钤致夫人于宝珊、二女婿章以吴的家书,以及其岳父于德楙、表弟瞿宣颖和北京政府国务院秘书长许宝蘅、工商司司长邢端、五四运动学生领袖谌志笃、中国同盟会会员漆运钧、书画鉴藏家颜世清、名医方石珊等师友致朱启钤的信札。

▴
朱启钤致章以吴 、罗婉容书札


▴
瞿宣颖致朱启钤 、叶恭绰书札
此外,展览还展出了朱启钤《蠖园文存》《存素堂丝绣录》等著作,以及其在政界任职期间的相关文献,包括《东三省蒙务公牍汇编》《北戴河海滨述略》等。

▴
张百熙致徐琪书札
展览亦遴选一批与朱启钤有一定交集的近代重要人物的手稿,虽收信人非朱启钤本人,但信札作者曾与其在政务、学术、文化等领域有过交往。这些书信作者包括张百熙、瞿鸿禨、黄绍箕、端方、罗振玉、张元济、陶湘、傅增湘、叶恭绰、郭则沄、顾廷龙、赵万里、马衡、王世襄、陈从周等名家,所涉内容为了解朱启钤所处时代的历史氛围与学术背景提供了重要的补充线索。
展览信息
时间
2025年6月9日-6月20日
地点
北京大学静园二院B108展厅
主 办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