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杨清媚:“燕京学派”的乡土社会转型方案——基于费孝通与林耀华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9-10-31

 

未名学者讲座56

燕京学派的乡土社会转型方案——基于费孝通与林耀华的比较

 

 

时 间

20191031日(周四) 19:00

地 点

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B102报告厅

主讲人

杨清媚(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主持人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评议人

王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内容简介

费孝通从《江村通讯》到《江村经济》有明显的变化:(1)《通讯》中特别关注的航船制度,在《经济》中失去了作为市场经济核心的地位;(2)《通讯》的目的是社区研究,而《经济》则是围绕土地制度展开的社会转型研究。这也反映出费孝通和林耀华的不同,(1)林耀华在《金翼》中对航船制度、市镇商业及商人十分关注,认为其中蕴含着乡土社会现代变革的力量;而费孝通在《江村经济》中,将重心放在乡土工业上,直接指出蚕丝业的改革对于航船制度的存在提出了挑战。不仅如此,(2)林耀华在《义序的宗族》中讨论了宗族组织作为社会和经济中枢的各方面功能,而费孝通在江村研究中淡化了宗族的角色和作用,认为家户是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核心。费孝通和林耀华关于乡土社会结构转型的不同设想,尤其关于社会精神结构变迁方面,还可以由他们各自的小说《金翼》和《茧》的比较得到补充。

 

最近关于费孝通和林耀华都有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讨论两人的不同。他们的不同首先是理论视角上的。费孝通的《江村经济》有意识与托尼的英国经济史对话,而林耀华从布朗结构功能论和库利等人的交往互动论中获得他对社会文化网络的理解,并将之用来处理东南宗族村落遇到世界体系这种强大的外部力量时,能靠自己不断挺过去,没有像江村一样马上破产的问题。

 

我们的讨论将从这里出发,主要分析几个问题:(1)费孝通、托尼和林耀华关于土地制度与社会结构关系的讨论;(2)绅士研究在不同经济史比较中的结果;(3)社会精神气质的转变在费孝通和林耀华代表的燕京学派中呈现的两种方案。

 

学者简介

杨清媚,1981年生,人类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博士后,现为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研究兴趣主要是:中国社会学史、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宗教人类学。

 

 

 

温馨提示:入校相关信息敬请关注北京大学保卫部通知并按相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