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传承:我们的北大学缘

发布时间:2023-09-22





时   间:9月22日18:00

地   点: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B101


讲述人:

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 教授)

赵世瑜(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杭 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教授)

吕 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


主持人:

张剑葳(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长聘副教授)

刘 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助理教授)


内容提要

从沙滩红楼,到“一塔湖图”,北大是学术圣地,也是精神家园。园子里的人,不管是读书,还是教书,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也都在思考自己从园子里得到了什么,会为这个园子留下些什么。根植于燕园的土壤,抱持“涵育学术,激活思想”的宗旨,我们始终对贡献于北大的教育和学术的努力怀抱敬意,也愿意追随几代学人的脚步,沟通过去与未来,做北大精神的传递者。


2018年以来,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先后举办了五期“传承”系列讲述活动,邀请来自不同学科的北大学人,讲述他们在不同时代与北大的缘分和故事。2023年9月22日,“传承”系列讲述活动第六场将作为文研院七周年院庆系列重点活动举行,侧重呈现学人的生命史和学科的发展历程,在更为广阔的意义上探索传承、学缘和北大传统的含义。我们希望以此记录校园中生生不息的学术风貌,彰显代代相承的优秀学风,也希望更多人可以从中感受到信念与希望的力量。



讲述人介绍



陈平原

1954年生,广东潮州人。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198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87年8月起至今,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


主要研究领域有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现代中国教育及学术、中国小说史、中国散文史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散文小说史》《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当年游侠人》《当代中国人文观察》《学者的人间情怀》《老北大的故事》《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大学何为》《大学有精神》《作为学科的文学史》《作为一种思想操练的五四》《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记忆北京》《想象都市》《现代中国的述学文体》《文学如何教育》《小说史学面面观》《有声的中国》等著作。




赵世瑜

1959年生,四川成都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雅特聘教授。1978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82年本科毕业后留校。1984年和1994年分别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和文学博士学位。1982年至2009年,历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2009年7月至今,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

主要研究领域为10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史、历史人类学、民俗学史。近五年来的主要著作有:《猛将还乡——洞庭东山的新江南史》(2022)、《历史人类学的旨趣:一种实践的历史学》(2020)、《眼随心动:历史研究的大处与小处》(2019)、《说不尽的大槐树——祖先记忆、家园象征与族群历史》(2018)。主编有:The Chinese Empire in Local Society: Ming Military Institutions and Their Legacy (2021)、《“乡校”记忆:历史人类学训练的起步》(2021)等。





杭侃

1965年生,江苏南通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山西大学副校长、云冈研究院院长、“源流运动”发起人与主要负责人。1986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考古系(现考古文博学院),师从宿白先生学习历史时期考古学,1998年获博士学位。2007年8月至今,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的研究领域集中在宋元考古、佛教艺术、古代建筑、博物馆学与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著有《中华文明传真•辽金元卷》《中华文明传真•两宋卷》《参差集》《看见中国:文物里的上下五千年 两宋——繁华富庶的文人时代》《看见中国:文物里的上下五千年 辽夏金元——游牧世界的荣耀》等。





吕植

1965年生,甘肃兰州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NGO“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1981年起就读于北京大学生物学系,1985年考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动物学专业,而后一直从事中国自然保护的研究、实践、能力建设和政策推动。2002年起至今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教,创建“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其研究领域包括:动物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中心致力于自然保护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和行动研究,并在研究与实践之间搭建桥梁,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基于证据的实用解决方案。她一直以来在中国西南山地和青藏高原开展大熊猫、雪豹等旗舰物种的基础生态学研究、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文化体系的互动和基于当地社区的保护研究,以及相关政策的影响和保护实践的有效性研究。目前的研究扩展到城市及农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以及西藏墨脱及雅鲁藏布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主持人介绍


张剑葳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长聘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考古、建筑历史与理论、文化遗产保护。出版专著《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参与编著《建筑考古学的体与用》,发表《遗产的价值、保护、利用与围绕主体问题的讨论——遗产旅游联合工作坊笔谈·引言》、《明代密檐窣堵波铜塔考》等学术论文。



刘晨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和日本艺术史,尤其是中国叙事性绘画、肖像画及图文关系等。发表《乾隆与<婕妤挡熊图>:汉宫故事的清宫图解》、《双关图像及其源起考略》、《中国“叙事画”界定之初探》等学术论文。



线上听讲渠道

我们将通过北京大学出版社视频号,对本场活动进行线上直播。线上观众应尊重文研院及主讲人对本场活动音像内容拥有的版权,请勿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侵权必究。


扫码二维码: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