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陈来:徐梵澄的知觉性理论

发布时间:2024-09-21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以“涵育学术,激活思想”为宗旨,八年以来坚持汇聚学人,探求学理。循世界学术机构之通例,2021年我们设立了“年度荣誉讲座”,希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邀请人文社科领域的一流学者,依托北大的平台举办学术讲座,展现杰出学者的前沿成就,与北大校内外师生形成积极互动,并且通过系列演讲与出版相结合的方式,推出原创性的独有思考成果。过去三年里,我们分别邀请到芝加哥大学巫鸿教授、北京大学李零教授、复旦大学葛兆光教授担任这一荣誉讲座的主讲人。


9月20日,北大文研院即将迎来建院八周年。值此院庆之际,我们很荣幸邀请到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陈来老师,担任本院2024年度荣誉讲座主讲人。陈来教授是当代中国学界最有成就的哲学史家之一,30多年来,以其一贯的思想高度与前沿思考,引领了中国哲学界的思考方向与研究范式。先生著述等身,在宋明儒学、先秦儒学、现代新儒学、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与现代价值等方面,都留下了开创性与典范性的作品。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2024年度荣誉讲座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中的新心学

(共四讲)

主讲人 | 陈来



第三讲



徐梵澄的知觉性理论




徐氏的精神哲学,以心的知觉性为基础,在一定意义上,即是心学,或心的哲学。相比而言,如果说黑格尔的精神哲学是人的哲学,徐梵澄的精神哲学则突出心的哲学。徐氏这一哲学注重精神体验和精神修为,关注转化生命气质,与纯粹哲学并不相同。而且其体系不仅重视个人的心,也重视宇宙的心,超越了以人为中心的启蒙思想。这一体系在中国思想史上,属于20世纪广义的现代新心学的范围,其思想与现代新心学的其他思想家多有相通之处。这一精神哲学不仅致力于把个体的人格知觉性提升扩大至无限的宇宙知觉性,达到高远的精神境界,而且坚持立人达人、治国平天下,坚持了儒家的内圣外王理想。徐氏这一突出精神性的体系与精神性人文主义是内在一致的。虽然,精神人文主义可以传统心性哲学为基础,而不必以陆王心学为限定,但徐氏以心学为基础的精神哲学,对于自觉接续心学哲学作为精神人文主义的基础的发展与努力,具有借鉴的意义。


时 间:2024年9月24日(星期二)19:00

地 点: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B102

主讲人:陈   来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 院长

                   清华大学 文科资深教授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学术委员

与谈人:乔清举

                   中央党校哲学部 教授

              章伟文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教授

主持人:程乐松

                   北京大学哲学系 教授



主讲人


陈来

陈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教育部社科委哲学学部委员,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院长。


主要研究领域有中国哲学、儒家哲学、宋元明清理学、现代儒家哲学。代表作有《朱熹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人民出版社1991年)、《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三联书店1996年)、《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新理学与新心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仁学本体论》(三联书店2014年)等。



线上听讲渠道

我们将通过文研院视频号、b站和抖音平台,对本场活动进行线上直播。线上观众应尊重北大文研院及演讲人对本场活动音像内容拥有的版权,请勿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侵权必究。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捐赠鸣谢

兴证全球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