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陈继东:重构密宗——从赫舍里如山到杨文会

发布时间:2024-09-23

佛法东来,素言所谓“大事因缘”者,盖如来悲悯众生,敷畅妙旨,作殊胜方便,俾皆得度脱。义宁先生化用之,遂与吾国文化兼收并蓄、传承创新之精神相勾连。


夫释教入华,焕彩音声发其花,典籍文章散其叶,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扎其根。儒释道三家互补,敦伦教化,国民精神得以长养;妙想奇思,文学艺术遂为丰赡。

自两汉迄赵宋,教典西来;同光以降,学研东渐。西人治佛学,自有其长处,语言与文献兼备,历史与哲学互彰,在在皆见唯科学、唯客观之意趣,风气一新,发明甚夥。然其所不逮者,文化之隔膜,同情之了解。2024年春季,文研院推出“大事因缘:佛教与中国文化”系列讲座(第一期),延请浸淫东西学风之新锐,演说旨趣仍依当下分科,阐扬哲学、历史、文献、艺术,旧瓶新酒,所冀在固守中华本位,创言时代新意,探究文明根魂,其大事因缘或得以彰显于兹乎!本学期,“大事因缘:佛教与中国文化”系列讲座继续迎来第二期,期待学界师友的关注和参与。



文研讲座337

“大事因缘:佛教与中国文化”系列第五讲


重构密宗

从赫舍里如山到杨文会



时 间:2024年9月24日(星期二)9:30

地 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主讲人:陈继东

                   青山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系 教授

评议人:李建欣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研究员

主持人:王   颂

                   北京大学哲学系 教授


*本场讲座有线上直播,见下方“线上听讲渠道”


内容提要

《佛祖统纪》(1269)是概述中国佛教宗派的最早的佛教史书之一,其中设立专篇讲述密教的法脉传承及其教义。然而,这样的叙述不见于元明史籍,直到清末赫舍里如山(1838-1874)撰《八宗二行》,提出中国佛教有八个宗派、两种修行的独特主张,将密教名为“瑜伽宗”,作出了不同于宋代史书的描述。之后,杨文会(1837-1911)著《十宗略说》,首次宣称中国佛教有十宗,以“密宗”或“真言宗”指称密教。从密教到瑜伽宗、密宗的转变,显示了对传统密教在认识上的变化和叙述上的重构。本文的目的是探究这一变化和重构的过程,揭示在上述文本之间的连续与创新,以及使之可能的历史条件。



主讲人简介


陈继东,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与硕士,东京大学博士(文学)。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1988-1991),现为青山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系教授。研究领域包括中国佛教史、中日佛教交流史以及近代中国思想史。著作有《清末佛教研究:以杨文会为中心》(2003)、《小栗栖香顶清末中国体验:近代中日佛教交流之开端》(2016,均为东京:山喜房出版)以及与龚隽合著《作为“知识”的近代中国佛学史论:在东亚视域内的知识史论述》(商务印书馆,2019)。论文中有《章炳麟与明治佛教——以〈日本及日本人〉杂志为中心(上)》、《外来概念的哲学是否中国固有——近代中国知识人的困惑》(2022)、《赫舍里如山撰〈八宗二行〉及其思想史意义》(2024)等。



线上听讲渠道

我们将通过 文研院视频号、b站和抖音平台,对本场活动进行线上直播。线上观众应尊重北大文研院及演讲人对本场活动音像内容拥有的版权,请勿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侵权必究。




“大事因缘:佛教与中国文化”

系列讲座第二期


2

轮藏、御书和血经:宋代佛教书籍史初论

时 间:

10月11日(周五)19:00

地   点:

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主讲人:

冯国栋(浙江大学文学院 教授)

3

形制·媒材·图像:8-11世纪中国梵藏

汉文插图本《法华经》

时 间:

10月24日(周四)14:00

地   点:

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主讲人:

张建宇(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教授)

4

高僧的养成:论憨山德清的五台山生涯

时 间:

11月6日(周三)15:00

地   点:

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主讲人:

何孝荣(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历史研究所 研究员)



主  办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