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研究论文

  • 段德敏:自由主义思想家的帝国时刻

    【按语】2018年5月24日(周四)19:00,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段德敏副教授将主讲未名学者讲座第35讲。讲座主题为“托克维尔论自由与权威”,将探讨自由与权威这一对关系在托克维尔思想中所展现出的异乎寻常的意涵。今天,我们推荐的是段德敏副教授的文章《自由主义思想家的帝国时刻》,以飨读者。

    全文
  • 胡鸿:蛮女文罗气的一生——新出墓志所见北魏后期蛮人的..

    4月11日,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的胡鸿副教授将应邀主讲“未名学者讲座”第31讲,题为“通往华夏之路——六朝南方山区的历史进程”。该讲将通过对六朝时期长江中游山地的个案进行分析,探讨地域文明同华夏国家关系模式的问题。与此相关的,今天我们转发胡鸿老师的“蛮女文罗气的一生——新出墓志所见北魏后期蛮人的命运”一文(原刊《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35辑),以飨读者。

    全文
  • 胡鸿:溪州铜柱是怎样造成的

    2017年11月1日至2日,“文本性与物质性交错的中古中国——中古研究新前沿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会上,文研院第三期访问学者、武汉大学胡鸿副教授的文章《从马援铜柱到溪州铜柱——文本与物质的交错互动》得到了与会学者的高度评价。胡鸿副教授通过研究五代时期马楚政权所立溪州铜柱的物质形态和铭文信息所反映的历史事实,不仅揭示了卢陵彭氏从外来官僚转化为溪州地区蛮酋之首的历史过程和溪州铜柱的历史意义,还在方法论上提出了所谓“知识传统”和“匠人传统”两..

    全文
  • 唐雯:盖棺论未定——唐代官员身后的形象制作

    在唐代社会中,作为一个读书以求仕进的士人,一旦踏上仕宦之途,就无可避免地嵌入到庞大的国家机器之中,生命的方方面面都受到既有制度无所不在的约束,即使在生命终结之后,国家仍旧用一系列程序规范着逝者后事的处理,并通过赠官、谥号、神道碑铭及国史传记等手段决定着逝者身后的荣辱与其后世的声名,以此体现在君臣体系中君上对于臣子无可置疑的终极控制。因此唐代官员,尤其是上层官员在去世之后,朝廷与丧家之间如何互动,官方又通过怎样的方式对死去的臣子..

    全文
  • 陈波:“天下共主”:想象藏文明的方式

    文研院访问学者陈波副教授是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曾任国际人类学杂志《HAU:民族志理论》(HAU:Journal f Ethnographic Theory)编委。长期致力于人类学与西藏研究,代表作有《生活在香巴拉》、《李安宅与华西学派人类学》、《山水之间:尼泊尔洛域民族志》。今天,我们带来他的一篇文章《“天下共主”:想象藏文明的方式》,以飨读者。

    全文
  • 刘淳:《俄狄浦斯王》中命运的表达

    【编者按】2017年12月5日(周二)19:00,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刘淳博士将主讲未名学者讲座第27讲。主题为“图像中的叙事:会讲故事的古希腊瓶画”。今天,我们推荐的是刘淳博士的文章《<俄狄浦斯王>中命运的表达》。

    全文
  • 吴天岳:《儿童法案》中的宗教与身体

    提要:宗教和法律是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2014年的小说《儿童法案》的核心论题。本文从身体和宗教的关系入手,重新考量《儿童法案》的核心案例所带来的理论挑战。通过展示身体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及其与自我的亲密性等核心特征,扼要梳理了西方世界建构濒死身体的主导话语从宗教到医学再到法律的历史,由此揭示当代有关宗教与身体的研究中被不正当地忽视的一个基础问题:在现代世俗社会中,宗教是否还有权构建我们的身体观?

    全文
  • 张新刚:亚里士多德论政治友爱

    摘要:友爱在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扮演着重要位置,但是政治友爱的性质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现有的两大解释传统是分别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友爱理解为基于用益的友爱和德性友爱。本文在分别讨论既有解释的基础上,认为最符合亚里士多德政治友爱范型的是同心,而同心又要求城邦公民须是正派之人。与典范政治友爱最为符合的政体是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最后提出的靠祈祷所建立的城邦。由此,政治友爱与城邦所要求的全体公民共同生活相对应,并为实现最终的高贵和幸福生..

    全文
首页 ...23456跳转至 页  GO